医院心内科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概念】是经皮穿刺动脉的方法,将球囊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扩张狭窄冠状动脉,使血管内径增大,通过改善心肌血供,从而缓解症状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重点观察内容】1.心律失常:是PTCA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后安置在CCU病房1~2d,严密观察有无频发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有无T波及ST段等心肌缺血的改变。2.血压:术后每小时测血压1次,血压异常者每15~30min监测1次。PTCA时低血压的发生常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容量不足、扩血管药物的应用、心包填塞等引起;有些患者会出现高血压,与手术使患者情绪紧张及原有高血压病史有关。3.拔管综合征:PTCA术后拔出动脉内的鞘管,局部压迫止血。有些患者在拔管时心理过分紧张及疼痛,反射性引起米走神经兴奋,而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隆、恶心、呕叶、出冷汗,甚至低血压休克。拔管前应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并予以安慰。4.急性并发症:大约有20%急性血管闭塞发生在术后24h内,故患者回病房后应严密观察神志、心电监护及血压变化,有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观察内容】1.术后抗凝期的观察:PTCA术后患者常规给予抗凝治疗,可预防术后血栓形成而导致血管栓塞,抗凝治疗过程中,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活动性血肿及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如有新鲜出血,评估出血量,画出血肿的范围。监测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注意尿液的颜色。2.体温及伤口:拔管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及时更换敷料,早期发现感染征象。3.卧位:保持平卧休息,下肢制动,如观察到手术肢体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温度改变、疼痛、麻木、刺痛、运动及感觉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4.饮食:饮食应低盐、低脂易消化,不含高维生素K,防止降低抗凝药物的疗效。此外,还应避免产气食物,以防腹胀。【重点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大致过程及手术所需的时间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前禁饮食4h。2.告知患者术后需伸直术侧肢体平卧休息6~8h,穿刺点用气囊或沙袋压迫,预防伤口出血;除了大小便外,应避免术侧肢体大幅度的运动,术后12h如伤口无出血可下床活动,活动时循序渐进。3.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以便结合心电图、血化验结果、查体等判断是否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急性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置入支架后24h内及2周内。4.告知患者进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必要时少量多餐。嘱患者多喝水,24h尿量>2000ml,以利于造影剂排泄,保护肾功能。【一般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支架术后1个月要复查肝功能、血脂、血常规和心肌酶。若无异常,以后3个月要再复查。再以后每半年或1年复查1次。2.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危险因素所导致,虽然植入了支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与治疗冠心病同等重要,如戒烟,减少体重,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平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适当锻炼,保持大小便通畅。3.向患者讲解使用硝酸甘油的注意事项,该药味稍甜并带刺激性,含在舌下有烧灼感,这是药物有效的指征。该药挥发性强,对光不稳定,故应放于棕色玻璃瓶内密封保存。携带时不要放在贴身口袋内,以免长期受体温影响降低药效。每天反复开盖可影响有效期,使之缩短为3~6个月。故应注意有效期,取药应快开快盖,用后盖紧。4.教会患者自行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尤其对于极低心功能患者,一旦出现胸痛或胸闷症状,应立即急诊救治。二、射频消融术(RFCA)【概念】RFCA是经皮穿刺送入心导管,利用射频能源通过导管在心内毁损靶点,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重点观察内容】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心电监护24h,前2h每15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以后每30~60min监测1次;每日测体温4次,连续3d;同时每日查心电图1次,连续3~5d,注意发现房室传导阻滞。2.并发症观察:①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气脉、心音低,应高度怀疑心包填塞、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