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长们不要做“无形杀手”王艳天津市南开区第三十一幼儿园老师家长们不要做“无形杀手”【案例】午睡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躺在床上,轩轩才刚刚吃完饭,坐在床边上正准备脱鞋,当我正在给个别小朋友盖被子的时候,只见他走过来问:“老师,我的鞋子怎么脱不掉呀?”我认真地看了看他,发现他穿着昨天的那双鞋子,而且已经自己脱了左脚的鞋子了,昨天是他自己脱鞋子的,我本想蹲下去帮他脱,但突然想到前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叫“偶尔也要偷懒”,讲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做老师不能什么都帮孩子做,就是所谓的“包办”。所以我决定等待,于是我说:“你自己再想想办法,去坐在椅子上试一试”,过了一会儿,我站在休息室的门口偷偷观察他,只见他先看看左脚,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接着好像发现什么似的高兴地说:“老师,你快来看,我把鞋子脱下来了。”我说:“轩轩,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你真棒。”孩子高兴的上床睡觉了【分析与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1、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多,家庭的结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很多孩子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尽管在和家长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似乎都能明白老师给予的,或者书中教育经验的道理和巧妙之处,但一旦到自己孩子的实践中,往往没有几个家长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落实。加之现在的晚婚晚育政策,很多家长都在30岁后才生孩子,因此更加宝贝之宝贝了。2、班里类似的事情和类似的孩子很多,每每孩子们都习惯于救助老师和家长,这又不仅让我想起上届大班的一个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可在家吃饭还是要爸爸妈妈喂,不仅感叹:到底是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在退化,还是家长们溺爱教育在滋生。这样的包办教育,对孩子是所谓的保护还是无形杀手。3、幼儿的经验是在经过不断探索过程中积累的,平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幼儿在最自然最原始的真实体验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挫折的痛苦,在这样的体验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个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很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之所以差,大多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宠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偶尔也要偷偷“懒”。针对这种情况,我以各种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1、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我们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尽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2、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诱导幼儿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3、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4、家园携手,发挥家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优势。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因此,还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合作培养幼儿独立性。“人生百年利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家长所认可,对他们既要有爱心,海需要有诚心、耐心和恒心,总之一句话,爱,绝对不能宠爱,应该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