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我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我校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通过听、查、看,就运用的情况大致反馈出以下三种现象:现象一: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太好了,学生看着一节节优质课录像,再也不用我教了······”这显然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想法。现象二:有些教师感到:“运用多媒体教学上完一节课后,还要我上第二遍······”这说明没有将信息技术资源与我们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了一个课堂低效问题。现象三:有些教师觉得运用多媒体上课不适应,没有了以往的得心应手,索性不用。这也反映出了他们在教学中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和创新的一面。通过以上三种现象,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在教学中,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授课,或者干脆不用,这都是两种极端的表现。课堂上,到底谁为主导地位?是以“优质课上的教师”为主呢,还是以我为主?这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及授课内容。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要以“我”为主,有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当用时用,不用时舍。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要以优质课的教学方法为参考,教师讲解为辅,重点部分重复播放,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另外,也要根据授课内容去设计课堂教学。例如音乐课以播放课件为主,就可以弥补教师专业的不足。二、如果说现象一是一种“轻松”,上完就不管了;那么现象二就是一种“加负”,上完后还要重上。重上的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他感到运用信息技术上完课后,对学生的接受不放心,自己再重新讲解一遍才感到心里踏实。试想,我们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吗?这就是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时,要学会筛选、整合、加工和创造。例如,运用“课堂录像”上课时,不一定非要按照录像中的教学顺序来进行,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有取舍地使用,比如优质课录像中教师的一些提问语,我们就可以与学生直接面对面问答,这样更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就不必让“录像中的教师”来替代我们。又如板书时,教师不要直接播出课堂录像中的板书演示,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一步步出示,学生听着你的讲解,看着你的书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言传身教。三、为了不拘形式地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比赛环节。例如我们教师与“录像中教师”的比赛,我们的学生与“录像中学生”的比赛,从而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应用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像在电脑上操作技术不熟练等等问题,还待于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最大化。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新民西庄学校禹建波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