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方式初探靖边二中王辽勇摘要:数学建模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求解数学模型,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设计能力。所以说,数学建模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是体现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过程的最好的载体之一。因此在中学实施“数学建模”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方式根据我们的实践,数学建模教学应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进行切入,把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落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载体,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科学加工、处理和再创造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因此,本文就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种方式作一初步探讨。一.挖掘教材内涵,重视“寻源探流”1.充分把握教材中应用性问题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现行初中教材中,每章都有内容涉及到数学的应用。虽然这些问题大多比较简单,但它们为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最基本的实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体味到其中所用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使学生在头脑中储存一定数量的“基本数学模式”。如函数模式、数列模式与几何模式等,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基础。2.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寻源探流’,探得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现在数学课本中都会有“应用题”,但真正意义的实际问题很少。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对许多简化了的数学问题进行“还原”,寻找现实原型,创设恰当的实际背景,使它们重新成为生动活泼的“实际问题”。只要教师做有心人,精心设计,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大都可挖掘出生活模型,选择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逐渐渗透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把数学作为工具来用的意识。这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数学建模的最大特点是联系实际。在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学生身边的或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数学建模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建模学习的实用价值,从而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强化应用意识。日常生活是应用问题的源泉之一,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通过建立中学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如果教师能善于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作背景编制应用题,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小周购买了一部手机想入网,朋友小王介绍他加入中国联通130网,收费标准是:月租费30元,每月来电显示费6元,本地电话费每分钟0.4元,朋友小李向他推荐中国电信的“神州行”储值卡,收费标准是:本地电话每分钟0.6元,月租费和来电显示费全免了,小周的亲戚朋友都在本地,他也想拥有来电显示服务,请问该选择哪一家更为省钱?简析:设小周每月通话时间x分钟,每月话费为y元。则用“神州行”储值卡每月话费为:y1=0.6x,用中国联通130网每月话费为:y2=0.4x+36.所以:y2-y1=-0.2x+36,当x=180分钟时,y1=y2;当x>180分钟时,y2y1.即若小周每月通话时间为180分钟时,可选择任何一家,若小周每月通话时间超过180分钟,应该选择中联通130网,若小周的每月通话时间不到180分钟,应选择中国电信的“神州行”储值卡。从这个例子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数学,并尝到成功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三.通过实践活动或游戏的数学,从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应用能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实践活动课,把它作为建模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例如:尽可能选择较多的方法测量学校或居住地的一座做高的建筑物的高。(本文方法从略)这是一道开放型的建模题,初看难度不大,但难于下手,经分析、讨论,初中生会想出许多方法,教师应注意总结,与学生一起评价各个模型是否切实可行,从而提高建模兴趣与能力。喜爱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数学游戏有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