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6页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研究生《CEO财务管理》精品课程案例开拓市场不断超越——招商银行与浦发银行财务绩效、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对比分析第2页共16页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6页开拓市场不断超越——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的经营财务绩效、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的对比分析一、案例背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和金融管制放松,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策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为此,商业银行纷纷以变求生,开始了经营管理高级化发展变革。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都将提升银行的全面价值创造能力和追求银行价值最大化作为最终追求目标。从追求简单的规模扩张到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股份制银行几年来的可喜变化,以及对未来更长远发展的决心。通过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改制、重组,近两年来,股份制银行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逐步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公司治理水平逐步提高,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到2006年底,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到54445.9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份额的12%,成为近几年增长幅度最快的银行机构,税前利润也从2003年的146.5亿元,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434.2亿元。在资产增长率、人均利润率、股本回报率、不良资产率等主要经营指标上,股份制银行始终处于国内同业的前列,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获得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不到一年时间内,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登陆香港和上海证券市场时均创下了多项纪录,成为境内外机构和大众投资者争相抢购的目标。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着“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不计成本地扩大市场份额。非理性经营的结果是在助长经济走向过热的同时,也给自己集聚了大量的经营风险甚至背上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近几年来,股份制银行逐步摈弃盲目注重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发展模式,注重保持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统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适度扩张规模,实现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以向零售银行转型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标志,股份制银行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理念,实现了利润多元化。招商银行的信用第3页共16页第2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6页卡和零售业务、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的理财业务等,在业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从上市银行半年报分析,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增颇为抢眼。2007年上半年,招行非利息净收入达27.92亿元,增幅高达88.4%。民生银行为9.85亿元,浦发、中信、兴业等也分别达到了7亿元左右。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业务仍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在向零售银行转型的过程中,股份制银行不断强化和努力推进公司业务的发展,注重发展与资本实力相匹配的业务,努力发展成为一些领域的专业银行,力求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服务确立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战略优势。目前,中信银行的公司和国际业务、兴业银行和浙商银行的小企业业务、深发展的贸易融资等已初具特色,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专业化和特色化市场定位,不仅使银行拓宽了传统的公司业务领域,同时带来了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也为零售业务提供了丰富的客户资源。随着近年来国内金融脱媒步伐的加快,优质客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存款分流使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同时受到影响,而客户对银行产品的需求更加复杂,从单一的存贷款转向综合性服务、组合化理财、降低财务成本、控制经营风险等多方面需求。根据这些变化,各家股份制银行明显加强了在零售、信用卡、理财、贸易金融、中小企业、投行服务上的战略投入,对公司业务也从传统的信贷支持积极向组合化金融服务转变,并通过直设机构、战略并购等不同方式,加快在基金、租赁、证券、保险、信托、衍生品等领域的多点布局,同时为混业经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