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中美资产解冻”揭秘1999年11月28日羊城晚报本报讯:记者姚之坦、陈朝旋报道:打着“中美资产解冻”招牌、蔓及全国各地城乡、由各色人等参与的“寻宝”或称“搞老票”活动,成为社会的一股暗流,延续了20年之久。这些人有个说法:今年是“全民搞老票”的最后期限,搞不成就将失去发财机会。这股暗流因而倍加汹涌。就在这“最后期限”,本报记者经过长达10个月的追踪采访,深入“搞老票”的方方面面,终于揭开了层层深藏的谜底。真有17兆亿美元资产?天方夜谭!可是人们兀自追逐财宝如痴似狂1979年5月11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中国大陆居民和公有单位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将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宣布全部解冻。为此,1979年9月9日我国政府发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布了被称为“九九通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授权中国银行对外办理收回或提取手续。同一天,中国银行发布公告,要求凡持有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将被冻结资产的种类、数量和金额、持有人姓名、对方机构(即债务人)的名称、地点等情况和凭证,限期向当地或附近的中国银行办理登记手续。“中美资产解冻”自此成为许多人追索了20年的谜,它给一些心怀不轨或不明就里的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哪些资产可以被解冻?它的数额有多大?它是披着神秘的外衣走进人们的生活的。国务院命令和中国银行公告在《人民日报》见报后,一些人将当时已在西南、中南、华东各省区盛行的收买兑换蒋伪钞票活动披上“资产解冻”外衣,编造出国民党政府当年在大陆发行的货币可以拿到美国或台湾省重新兑换的谣言,收兑伪币活动愈加蔓延。1979年12月至198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连发三个文件,要求坚决制止收兑伪币等打着“资产解冻”旗号的活动。但这一活动起起落落,并未止歇。延续至今,“解冻”已被编造成“梅花组织保存了17兆亿美元中华资产”的天方夜谭,“炒作”品种从蒋伪钞票、假币“美钞四鹿纸”等扩展到外国废币、巨额美元假存单、伪造的取款信物等等。为数不少的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不惜倾家荡产疯狂追寻上述子虚乌有的“财富”。别有用心的人则设下重重骗局,从冠冕堂皇的“为企业融巨资”,到乡间不可见人的“国民党藏宝地库”,到大城市街道上的“平价兑美元”,受害人难以数计。三五千元回报三五千万?各色寻宝者未辨真假却死不回头“搞老票”一份署名“中华国际梅花总会”、“中华国际金融梅花协会”、“中华民国梅花军委委员会”(该组织当属子虚乌有)的“承办书”上面写道:可提供各类“资产解冻”的钞票、存单等,并称“全套手续齐全”即可出360万元人民币作为见面礼。其实,别看存单上的金额大得吓死人,你只要肯出十万八万,甚至三五千元(这取决于你的谈判技巧),你就能得到对方一个庄严保证:存单兑现之日,给你三五百万三五千万。这套名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堂吸引了数不清的追逐财宝的人。广州是“搞老票”者喜欢聚集的地方。记者追踪采访中,多宗案件的当事人曾到广州“搞票”、“融资”。今年初,在广州一家酒店的咖啡厅,记者以买货人身份参加了一次寻宝人交流信息的聚会。那些人围坐在一张张桌边各谈各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则四处游走。这里有满口潮汕乡音却说自己是湖南人的“老板”,有拿着印有广东省公安厅某处“总经理”名片、某大辞典发明家名片晃来晃去的人,有开口公安部、闭口国安部的身份可疑的北方汉子,也有国企厂长、退休高级军官、离退休干部及在职公务员,还有律师、金融界从业人员。在这个“解冻民族资产,为振兴中华经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却又充满神秘气氛的聚会上,有一条“铁”纪律:公办不公开。记者在追踪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些做着几千万上亿元“生意”的寻宝人,几乎都是乘公共汽车来赴约的。湖南省某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