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大學院校學雜費收款作業系統委外規劃成效之研究蘇美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博士班學生暨出納組長de@nknucc.nknu.edu.tw摘要近年來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數量暴增,其快速擴張結果導致政府高等教育財政負荷嚴重。民國85年台灣地區各公立大學院校奉教育部指示開始設置校務基金制度,每校都必須自籌部分經費,其中又以學生學雜費為學校最重要財源,這些學雜費收入各校得自行選擇合適銀行來管理,如此龐大商機頓時引起各金融行庫搶奪,除提供各大學學生獎學金、各類優惠金融服務外,尚提供免費精緻性、前瞻性、方便性學雜費作業系統供大學院校使用,換言之,金融業藉由提供免費電腦作業軟體,節省各校行政業務e化委外成本的行銷策略使其於競爭市場中取得更強勝的競爭優勢。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院校學雜費電腦作業系統委由金融業規劃的成效,研究方法分為兩主軸,第一部分以台灣銀行學雜費作業系統為探討個案,將其作業軟體具備之功能,以報告呈現出來,並且將台灣各層級學校使用台灣銀行作業軟體之情形以書面資料呈現;第二部分藉由訪談第一線實務操作學雜費作業系統人員資料來分析探討,計訪談5所大學8位工作人員,請其對軟體使用心得、銀行服務品質等表示意見,並將結果作成報告。關鍵字:學雜費(registerexpenses)、資訊業務委外(informationtechnologyOutsourcing)、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壹、研究源起近年來台灣高等教育機構數量大量擴充,由以往的菁英教育轉變為普及化教育,快速擴張的結果導致政府高等教育財政負荷嚴重。民國85年政府開始實施校務基金制度,自此各大學必須自籌部分經費,當然的,各項收入也無須繳庫,同時各大學亦享有自主權選擇合適銀行來管理本身財務收支,如此龐大商機頓時引起各金融行庫搶奪,除提供各大學學生獎學金、各類優惠金融服務之外,尚提供免費電腦軟體供各大學使用,這些免費電腦軟體中以「校務基金作業軟體」、「學雜費作業軟體」最受歡迎;總之,金融業藉由提供免費電腦作業軟體行銷策略,使其於競爭市場中取得更強盛的競爭優勢。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政府各部門資訊化程度已有所進展,但受限於僵化的人事、預算及採購作業,目前政府業務資訊化仍嫌不足,若果能結合民間資源將資訊業務委外,一方面可改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可節省政府公帑;如同政府部門,目前各大學資訊人員仍是匱乏的,此時金融業提供免費的學雜費作業軟體,確實促使各大學學雜費作業e化向前邁進一大步。雖說銀行學雜費作業軟體是免費提供的,但畢竟這是銀行的行銷策略,其所附帶的條件是學生學雜費必須由該銀行負責收款,且收取的學雜費必須存放該行庫,當以上附帶條件不成立時,該大學也將喪失免費使用學雜費作業軟體的權利,換言之,銀行與大學間似乎變成了學雜費作業的夥伴,若果因為某種因素,某大學想終止合約時,該大學必然需面對一些問題,例如資料庫重建、軟體重新適應學習等問題,而此種情形於政府資訊業務委外時同樣會發生。本研究旨在探討目前國內各大學院校使用銀行學雜費作業軟體實務上的困境,並探討各大學財務出納人員對資訊業務委外之看法,期望相關研究可提供政府從不同角度觀察公務機關資訊業務委外的利弊得失。貳、文獻探討一、台灣高等教育機構學雜費政策近年來台灣高等教育機構大量擴充,如表1,由民國83年大專院校130所,演變至民國92年的158所,淨增加28校(+21.54﹪),換言之,我國高等教育已由以往的菁英教育轉變為普及化教育。民國85會計年度之前公立大學經費收支係採公務預算制度,由政府編列預算支付相關經費,當然公立大學相關收入則需依規定繳交國庫,學校對於經費的收支幾無自主經營權,但這種情況至民國88會計年度有了重大轉變。自民國88會計年度起,台灣各公立大學校院開始實施校務基金制度,改革重點有二,一為教育部對各公立大學經費支助由全額負擔改為部份補助,二為各公立大學必須自籌某一比例經費,且需自我學習財務管理,此為我國高等教育財政重大改革之一﹔此外教育部也以88年4月28日台(八八)高(四)字第八八o四三三四七號函通知各大學校院,自八十八學年度起實施學雜費彈性化規定,教育部不再統一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