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看日历》说课稿李玺君一、教材分析时间单位是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认识了钟表,二年级下学期了解了时、分、秒,并且在上一节课学习了24时计时法。随着年龄增长,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教材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了解较长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二、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知识经验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那么,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对年月日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2、学生的能力心理学家表明:8到10岁的孩子处于各种能力发展的过渡期思维由直观到抽象、想象由模仿到创造,并且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探究能力。所以,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并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会判断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2、过程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记忆。难点:平年、闰年判断方法。教具:2013和2014年的年历卡、课件。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工商局的人到一个食品店检查,仅通过食品上的保质期就很快判断有两种食品肯定不合格,一种是保质期到2013年9月31日,一种是保质期到2014年10月30日。看日期,两种食品并没过期,为什么判定不合格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年月日)2、观察比较、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分四步进行教学。(1)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学习第一个小红点“年”的知识。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给学生介绍第一幅图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它们都绕着太阳转。第二幅图是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图。根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在了解了天文现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一读图中的数学信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大约是一日。教师补充信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2)学习第二个小红点“月”的知识。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年历卡交流想法,在交流中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完善,在交流中学会思考,然后交流汇报,板书知识点。根据板书诠释大月和小月的含义。接着介绍记忆大小月方法。介绍两种方法:课本62页儿歌63页拳头记忆法。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游戏。(3)判断平年、闰年对于判断平年、闰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小组合作交流来突破的。(4)绿点部分“日”的知识相对于年月来说,日是较短的时间单位,并且学生刚学习了24时计时法,所以很容易理解体会一日的长短。在这里教材借助“卡通电脑”让学生了解还有比“年”大的时间单位“世纪”。3、自主练习、巩固新知(1)填一填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回顾和整理。(2)判一判变式练习。(3)连一连对平年闰年的理解巩固。(4)猜一猜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首尾呼应、解疑答惑5、畅谈收获、升华认识总之,本节课中创设富有生活味的数学情景,力求学生感受到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