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专题备考策略及复习建议自2004年新课程改革到2007年有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考至今,高考已经历了6年的时间。作为吉林省的考生,又是先使用了“宁夏模式卷”,再使用了“新课标卷”,可谓经历了很多,当然也磨练了很多。但纵观必修三《文化生活》的考点,在整个高考试题的比重,仍可以用比较小来形容,以至于这些知识点分配到各章节,那比例就更小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个单元,到目前为止我省所采用的“宁夏模式卷”和“新课标卷”共六套高考卷中,也仅在2008年的选择题中有明显的出题。原题如下: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所以从试卷的权重来看,第三单元出题的频率和比重远低于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甚至低于第一单元。但这是否就让我们放松了对这一单元的重视呢,而且在当前国际形势比较复杂,更加要求珍视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重视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的情况下,又会不会是今后的考试命题方向呢,所以仍不可轻松大意。对于2013年的高考,想就《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单元,谈一谈自己的备考策略和复习建议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3高考备考策略1.“抓纲”“务本”,构建知识体系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高考要求的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都认真地进行梳理,弄懂、吃透每一个知识要点,做到广度上不留知识空白,深度上不留疑难问题。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固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如本单元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要弄清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以及为什么要弘扬和怎样弘扬等知识点。2.把握以往高考试题及教材特点,抓住重点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变动情况及2012年高考涉及的相关考点,对我们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生活》历年围绕“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的命题较多,因此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对这些内容加强系统学习和复习。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就显得是很多老师忽视的地方了,所以今年在复习以上重点时更要注意本单元的内容,尤其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3.关注课改,突出“探究”贴近学生生活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新旧课程高考的区别所在,也是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的极好题型。命题专家也表示要了解高中新课改一线的实际,以争取达到“用课改引导高考”的目的。研究性试题近几年已经成为新高考卷的一大亮点,对这类课改新题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复习中一定要关注课改,研究新题型,让学生熟知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对于从根本上提高高考复习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的的综合探究部分与教材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即由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到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再到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出现在综合探究部分的,所以要非常重视这一部分。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3高考复习建议从宏观上看,要用好三样东西:高考考试大纲、教材、国家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会告诉我们考试范围,让我们知道考什么知识点,不考什么知识点;教材会告诉我们要考的知识条目的内容;国家课程标准会告诉我们知识条目要掌握的程度。从微观上看,要全面落实基础知识,掌握科学复习方法,并周密安排复习阶段。㈠全面落实基础知识,掌握科学复习方法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之知识网络2、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