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2.卧薪尝胆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勾践卧薪尝胆的过程。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3.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弄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不怕困难、发愤图强、锻炼意志,坚持到底才能成功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难点: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预习环节,借助预习单、自由读、同位互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情况以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展开想象、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3.借助说话和词语积累,训练学生以词语作依托,拓展思路,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对话和词语运用的能力。四、教学准备:学生:按预习单预习课文。教师:1.多媒体课件。2.设计课文预习单。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或者是课外活动时间都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请同学们把你读到的成语故事与同学分享一下好吗?(亡羊补牢、三顾茅庐、小鹰学飞、负荆请罪……引导区分:历史故事、寓言故事。)2.师讲述:在2000多年前,吴越两国在太湖一带打了一仗,越王勾践大败,他带着剩下的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差点就成了亡国之君。可是过了二十多年,勾践又重振江山,成为江淮一带的霸主。在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卧薪尝胆。3.板书课题:12.卧薪尝胆4.课件出示:古代兵器——“钺”问:认识吗?老师介绍:这是古时候打仗用的兵器。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谁就是指挥官。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有这样权力的被称为“王”(板书:国王),自从秦始皇开始,国王就叫皇帝。5.在《卧薪尝胆》中有两个“王”,一个是?(板书:夫差)这个字(夫)读“fū”。一起用心读两遍:夫差5.另一个“王”是谁?(板书:勾践。边写“勾”字边指导学生书空,提示“勾”字里边笔画的写法。)齐读两遍:勾践6.指名读课题。(根据预习时的感受,用不同的语气读:洪亮赞扬的、轻轻抒情的……)7.齐读课题。8.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卧薪尝胆?怎样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一、二项学习任务。出示词语:败仗表示屈辱建议谋臣耻辱吴王勾践奴仆灭掉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指名读,重点指导:舂(chōng)米推磨(m)。开火车读。齐读。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1)“夫、差”是多音字。(2)“会稽”中的“会”读kui4.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吗?(出示填空)(时间),(谁)在(地点)打了败仗,他,回国后,终于。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学习“求和”,体会万般无奈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将这段话读成三个词语。(万般无奈求和做奴仆)2.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因为会稽一战,越国战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3.你能把勾践的“万般无奈”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4.面对勾践求和,吴王有何反应?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小组练说)5.模拟群臣议事:组织学生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建议。面对群臣进谏,吴王会怎么说,怎么做。6.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四)抓“奴仆”,体会忍辱负重。1.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后,委曲求全到吴国做奴仆,见过奴仆吗?(学生发表意见)2.理解奴仆的真正含义。(出示奴仆给主人下跪、洗脚、更衣等图片)讲述:古时候的女人没有任何地位,尽管女人很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