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就政府集中管理的社会保障计划而言,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养老储备金制度,预先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养老金资产,以降低未来社会的养老风险。对于这项养老金资产的投资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养老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保者未来的受益水平,而且会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但纵观全球这部分中央社保基金的运营状况,投资取得良好效果的国家并不多,总起来说是失败的教训多于成功的经验。[1]考察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的运营大多与政府直接干预分不开,除了追求收益回报目标之外,基金投资还往往被用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其它目标,有不少国家从事“经济目标的投资”(EconomicallyTargetedInvestments简称“ETIs投资”)。[2]在公共养老储备基金投资失败的案例中,日本的教训尤为深刻。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日本的养老模式具有东亚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典型的“国家中心主义特征”,政府在社保基金的管理上起着主导性作用。从1961年到2001年3月31日为止,日本年金积立金(即由每年公共养老金收费支付养老费用后节余资金积累的储备基金,本文按照日语的习惯将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称为年金积立金)累积资产约有142万亿日元,达到2000年GDP的28%,[3]是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储备资产之一。规模如此巨大的养老金资产在日本战后历史上(至2001年3月前)一直被政府用于一个被称之为“财政投资融资计画”(FiscalInvestmentandLoanProgram,以下简称“财投计画”)的政策金融体系。在2002和2003年出版的日本专家学者有关“财投计画”和年金积立金的研究报告中,披露了让人吃惊的实情,即几十年的年金储备资产大部分变成了呆坏账。其主要原因是年金积立金通过“财投计画”,以贷款的形式借给了财政投融资的对象机构,而这些机构大多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这些呆坏账已成为日本近些年的经济复苏的严重阻碍。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日本年金积立金用于“财投计画”的运作过程和结果,分析这种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方式的弊端和危害,从而总结出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化”社保基金投资教训。一、日本年金积立金投融资管理体制1.公共年金体系基本架构日本养老保障制度又叫年金制度,主要由公共年金制度、企业补充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年金制度三个支柱构成,其中公共年金用来保障基本的、标准的需要,在年金制度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国民年金,又称基础年金(NationalPensionInsurance,简称NPI),日本政府规定凡处于规定年龄段的国民均须加入并享受国民年金;第二层是与收入联动的厚生年金(EmploymentPensionInsurance,简称EPI)和共济年金,大中型私营企业雇员和公务员等在参加基础年金的基础上,依据身份的不同而分别加入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由于这两个层次的年金均由政府来管理,并带有强制色彩,因此被称为公共年金。按照参保者的身份、缴费规则及所享受的待遇等方面的不同,可以把全体参加养老保险者划分为第1号被保险者(非工资收入者的农民、个体工商户等)、第2号被保险者(私营企业的工资收入者与公务员)和第3号被保险者(第2号被保险者的配偶)。表1说明了各类人员按身份不同加入公共年金体系的情况。从1961年设立国民年金制度开始,日本全体国民都加入了公共年金,称之为“国民皆年金”。其中厚生年金、国民年金的加入者最多,规模最大。到2001年3月,厚生年金加入者有3219万人,领取者901万人;国民年金加入者7049万人,领取者2057万人。[4]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均由厚生省社会保险厅管理,而共济年金则由各互助协会自行管理。国民年金的收入2/3来自收取的保险费,1/3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另外,政府还承担了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全部管理费用。表1日本公共年金体系及其参保人员分类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资料来源:日本社会保险研究所,《日本1999年年金白皮书构造20世纪的年金》,第41页,表1-1-8。2.公共年金融资方式1942年厚生年金制度设立时,年金支付采取待遇确定型的完全积累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