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修房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一、精装修房常见质量通病及成因分析全装修房的质量问题,从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来看,工程质量和装饰材料品质是业主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根据目前精装修房质量投诉案例分析来看,常见的质量问题集中反映在砖地面工程、木地面工程、饰面工程、吊顶工程和涂饰工程。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砖地面工程⑴砖地面空鼓: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水泥素浆结合层涂刷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垫层砂浆加水较多或一次铺得太厚,砸不密实;板块背面浮灰未清理干净和用水湿润,操作质量差,捶击不当。⑵接缝不平、缝隙不均:板块材料几何尺寸不一,存在厚薄、宽窄、窜角、翘曲等缺陷;各房间水平标高线不统一,交接部位地面高低差;分格线存在尺寸误差;粘结层砂浆稠度较大且未进行试铺,一次成活造成板块铺贴后走线较大;成品保护不到位,养护期间上人过早。⑶地面爆裂起拱:由于地砖与砂浆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且铺设时温度越高,铺设砂浆中水泥掺量越多,地砖密实度越大,两者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越大.尤其是夏天铺设的地砖,进入秋冬季时,随着气温降低,铺设砂浆和地砖逐渐收缩,不同步的收缩变形,最终造成地砖爆裂起拱。2.木地面工程⑴木地面踩踏有响声:木搁栅含水率大或施工环境湿度大,填充材料潮湿,完工后各结合部分因木搁栅干缩而产生松动,受荷时滑动变形发出响声;垫层坑洼不平,木地板变形翘曲形成翘板,人行走时因地板弹性变形而出现响声。⑵板缝不严:地板条规格不符合要求,地板条不直、宽窄不一、企口榫松动等;拼装企口地板时缝太虚;面层铺设至接近收尾时,剩余的宽度与地板条宽度不成倍数,为了凑整块,加大板缝,或将一部分地板条宽度加以调整,即产生缝隙;地板条受潮,在铺设阶段含水率过大,铺设后经风干收缩而产生大面积“拔缝”。⑶木地面表面不平整:房间内水平线弹得不准,造成累计误差大;先后施工的地面或不同房间同时施工的地面,操作时互不照应,面层不交圈.⑷地板起鼓:湿作业刚结束,或在交叉作业的情况下铺设木地板,湿度太大;未铺防潮层或木地板未开通气孔,铺设面层后内部潮气不能及时排出;房间内浸水,使木地板受潮起鼓。⑸踢脚板安装缺陷:地板铺设不平,踢脚板钉完后呈波浪形;踢脚板变形翘曲,加上墙面踢脚处平整度较差,粘结不严;踢脚板与地面不垂直;踢脚板上口不水平,铺钉时未拉通线。3。饰面工程⑴饰面不平整,接缝不顺直:板块外形尺寸偏差大;弯曲面或弧形平面板块,在施工现场用手提切割机加工,尺寸偏差失控;对板块来料未作检查、挑选、试拼,施工标线不准确或间隔过大;干缝(或密缝)安装,无法利用板缝宽度适当调整板块加工制作偏差,导致大面积的墙面板缝累积偏差过大。⑵饰面板块开裂,边角缺损:板块材质局部风化脆弱,或在加工运输中造成隐伤,安装前未经检查和修补;计划不周或施工无序,在饰面安装后又在墙上开洞,导致饰面出现犬牙和裂缝。⑶面砖空鼓脱落:基层和板块底面未清理干净,残存灰尘或脏污物;粘贴砂浆不饱满或砂浆稠度不够、强度低、粘结力差、干缩量大,砂浆养护不到位;石材防护剂涂刷不当,或使用不合格的石材防护剂,板背变光滑,削弱了板块与砂浆的粘结力。⑷板面腐蚀污染:板块出厂或安装前,石材表面未做专门防护处理;施工过程中受不文明施工的污染和损害,使用期间受墙壁渗漏、卫生间酸碱液体浸蚀污染;成品保护不到位.⑸用水房间墙壁泛潮:穿墙管道在防水完成后安装或现划现凿,导致穿墙管道渗漏;传统的密缝粘贴,形成“瞎缝";传统的沟缝材料硬化后干缩率大,易在板缝部位产生裂隙或在净浆与面砖之间产生缝隙;板块背面满刮水泥砂浆,施工时手工挤压,粘结砂浆不易全部挤满,板块周边砂浆不易饱满,以致留下渗水空隙和通路。4吊顶工程⑴铝合金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主、次龙骨受扭折,虽经修正仍不平直;挂铅线或镀锌钢丝的射钉位置不正确,拉牵力不均匀;未拉通线全面调整主、次龙骨的高低位置;测吊顶的水平线误差过大。⑵吊顶造型不对称:未在房间四周拉十字中心线;未按设计要求布置;铺安罩面板流向不正确。⑶铝扣板天花吊顶不平:水平标高线误差过大;安装金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