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趣味实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心理学中,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受兴趣影响,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时,学生整个人就会积极起来,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项有关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表明:八年级学生对物理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物理实验有种特殊的钟爱,而九年级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相比一般,高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这个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思。现阶段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校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机械性的训练,重做题轻体验,许多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认识的实验限于某些因素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而用网络课件代替。也正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世界探索、求知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加重而逐渐降低。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钥匙,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物理实验是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较为熟悉和关注的素材,这对教师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身边的日常用品等资源自己制做趣味实验的教具,让原本平实的教材内容丰富化,同时可以把抽象的物理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实验现象,把教学中难于讲解的过程变为易于观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从而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趣味实验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中有哪些作用呢?一、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的讲解时做几个精心设计的趣味小实验,实验现象让学生觉得很惊奇,而且记忆深刻,在这样的氛围下讲解知识,可立即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课堂去。例如:初中物理第一节物理课是《声现象》。初中生在没有学习物理课之前并不知道这门课有哪些内容,但大多数在被前人的影响下认为物理不好学,上课前就有一种畏惧心理。因此在初中的第一堂物理课上,老师必须准备一些趣味性实验,帮学生以一种轻松地心态走入物理世界,同时给他们留下这门课不难学的印象。在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时,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手机实验”。实验步骤:1)介绍“手机”实验步骤引(发学生兴趣,进入教学主题)A将手机放入保鲜袋中,袋口插一支吸管,用橡皮筋将袋口封紧,只留吸管链接内外B用另外一支手机拨打袋中手机(听手机的铃声)C通过吸管吸出保鲜袋中的空气(听铃声又有什么变化)2)请同学们猜想实验会有哪些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3)演示“手机”实验(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4)分析“手机”实验的现象,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入“真空”概念5)引申实验,观看“真空”视频,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规律,总结“真空不能传声”。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生活中熟悉的手机也能应用到物理课堂,这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二、趣味实验,保持学生兴趣物理的许多知识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巧妙地运用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一章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很多种物态,而这之间的变化又是多样的,需要的课时较多,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做一个“人造雪景”的实验,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升华、凝华”过程。实验步骤:1)将铁丝制成的小树枝粘在铁质盖子上,然后放入装有冰块的保温盒中2)将樟脑丸碾碎成粉末状,装进小烧杯中,把烧杯浸入装有热水的电热杯中,水域加热3)将保鲜袋罩在烧杯口,用橡皮筋扎紧,防止樟脑球加热升华的气体漏出;4)收集到较多气体时,将烧杯的保鲜袋去掉,迅速从保温盒中取出已冰冻的小树枝,盖在烧杯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