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探究问题实施物理创新教育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中心学校王国强思维始于问题,创造力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一.鼓励发现问题,促进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是指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贵在自己能发现问题,凡事能想到为什么。科学家爱迪生说过“一个人不下决心独立思考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创造”。这里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就需要教学民主,废除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也敢说,畅说欲言,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平等交流,正确的给予肯定,及时表扬,给予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功的自我体验。如果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或者很简单,都应及时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共同研究不合理的地方,让学生自悟自明,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努力学习的人其问题层出不穷,没有问题是学习不深入的表现。在教学中应鼓励同学大胆质疑,说错了没关系,说不好不要紧,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经常闪现在幼稚可笑的发问中。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为此提出了发现教学法。大量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关键在于怎样发掘这一“宝藏”,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学生将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并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研究问题训练,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自我实践、自我创新、自我实现的机会。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师生互动,形成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谁想的问题愈多愈好,谁解决问题的方法愈多愈好。这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课堂评价标准。把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不敢问到发现许多问题逐步升华到能提出高质量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长期训练学生不盲目从书本、老师和权威,敢于超越常规,敢于想象,大胆猜想,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被不断激发出来。二.学会探究问题,促进创新精神形成创新精神是指一种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探索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课堂教学中虽有百问,但必须抓住核心问题。才能纲举目张,才能一通百通。因此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时,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素材和设计创造性的教与学生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设计创造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组织开放式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在交流研究中激活创新精神状态,如初中物理在进行“力”的教学时,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明确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过生活体验学生能说出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讨论学生还知道力可以进行测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会知道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受几个力作用,力可以进行计算等。这种开放式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所获得的成功心理体验中,久而久之会凝聚成敢于向问题挑战,乐学、善学的精神状态,养成创新求真的好品质。教学时教师不仅能指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能在摆出问题后,争先恐后地研究问题,养成先下手为强的习惯,养成争论、辩驳的习惯,才有可能辩明事理,理清思路,产生新知识、新思维、新观点。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不仅饰演知识形成的“参与者”,更主要的是成为知识形成的“发现者”。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有效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激励者。三.组织解决问题,促进创新能力形成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指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以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