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什么是分析综合?(试题展现)例如——1、(8月月考)《饮泉亭记》中10、选出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11、对原文的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2、(9月月考)《张顺战襄阳》中10、选出表现张顺、张贤英勇无畏的一项;11、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限时训练四)《李揆传》中10、全都表明李揆收器重的一组;11、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考察主要体现在十、十一题上什么是分析综合?(试题展现)5、(2012湖北高考卷)《家有名士》中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6、(2013湖北高考卷)《廉希宪事略》中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综合六个例子我们发现,一、命题规律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平时做题时,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三、回顾、交流、讨论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无论是传记还是散文一般都与人物相关,文中的主角,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一边阅读,一边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二是官职。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四、有的放矢—了解陷阱例1:题干要求“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2013年山东卷《看松庵记》)选项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③嘉树帖帖地上如荠⑤日歌吟万松间(一)、更换主语,张冠李戴选项语句的主语并非题干中要求的人或物原文:松上薜萝(bìluó)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原文: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原文: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例1:题干要求“.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选项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以上三项都是选句不能表现题干的要求,排除在外,答案只能是B.①⑤⑥(表现马自己的崇高品德)(马劝谏皇上如何教育太子)(马请求有关部门赈灾)(二)、选句不能表现题干的要求原文: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例2:题干要求:“下列不属于司马错正面阐述伐蜀的理由的一项”(《核按钮》—《战国策.秦策一》)选项D“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例2:题干要求:“下列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归有光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核按钮》—《世美堂后记》)选项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选项内容不能直接表现题干,而是侧面表现阐述韩、周不可伐的理由,属于侧面阐述伐蜀父亲对妻子的怀念,侧面表现贤惠(第三)、例1: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对应原文: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盍趣降!”时间错位,顺序颠倒:(四)、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