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教学的新观念韩云飞本文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2007第7期刊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韩云飞郑长龙。关键词:新观念、科学素养、学生的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角色重心的转变、促进者。“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先进的观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基于此,本文拟从教学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对化学教学新观念作一探讨。一、是关注学科还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科还是关注学生,这是化学教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化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关注学科的化学教学,反映的是学科本位的化学教学价值观,因而重视的是系统的化学科学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的化学教学,反映的是学生本位的化学教学价值观,因而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长期以来,化学教学一直关注的是学科,过分强调学习系统的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过分重视学科本位的问题并不在于化学学科本身,因为无论何种价值观指导下的化学教学,都应重视和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规律,都要反映和选择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任何脱离或排斥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都不能称之为化学教学。不能脱离开化学学科知识,并不等于只进行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化学新课程将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置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这一价值追求之下,使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为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服务。二、是关注少数学生还是关注全体学生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化学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化学新课程教学观的显著特征,也是“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那么,这里的“学生”指的是哪些学生呢?关注的是少数尖子学生还是全体学生,这实际上反映了化学教学的两种学生观。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的化学教学,属于精英教育;关注全体学生的化学教学,属于大众教育。长期以来,化学教学崇尚的是精英教育,追求化学科学知识的学术化,将培养化学学科的精英人才作为唯一的目标,考试成为选拔精英人才、尖子学生的重要工具。化学教学成了为少数化学学习优秀者进行的教学,教学的进度、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都是针对这些学生设计的,其他的多数学生几乎难以适应这样的化学教学。化学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化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同学生自己的过去相比,而不是同其他学生相比。因此,化学新课程教学强调,通过化学学习,使每一名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是被动发展还是主动发展化学新课程认为,科学素养由三个维度的目标要素构成,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均得到落实,才是全面的科学素养发展;只注重一个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施,则是片面的科学素养的发展。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注重化学科学知识的传授,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这样,学生的发展显然是不全面的。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化学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全面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并不排斥化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其次,化学科学知识这一要素在科学素养结构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目标的实施,都必须通过化学科学知识的教学来进行,而不是另搞一套;再次,化学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因此,化学科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全面的科学素养发展的大局,而不是像传统化学教学那样,将化学科学知识的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最高追求目标。化学新课程教学是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然而,这种“发展”还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被动发展,另一种是主动发展。这两种取向是化学教学发展观在学生发展价值取向上的另一种表现。从总的来看,以往的化学教学由于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往往是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探究的少,机械地做题、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