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VIP免费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_第1页
1/15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_第2页
2/15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_第3页
3/15
墨竹图题诗作者简介郑燮(xie)(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消除障碍1.字:衙(yá)斋(zhāi)燮(xiè)遂(suì)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2.解词:劳顿:劳累。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合作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1.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合作探究:(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回顾内容,强化主旨作者笔下的竹子有什么寓意?竹的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阅读链接:•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pin)、李方膺(ying)、高翔、金农、李鱓(shan)、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描写竹的诗句可使食无竹,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有谁同。——杜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