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执教者:阮露单位:阳新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数学学生类型:聋生授课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册一、学情分析:由于聋生缺少必要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听。聋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数是被动接受,机械式的,但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即使他们是聋生,对新鲜事物也心存好奇,尤其是对现实生活中物体、建筑物几何图形的认识。但和正常人相比,聋生的兴趣表现不太稳定且容易转移。如果老师的教学设计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习内容又难易适中的话,他们照样会学的津津有味。二、教材解读: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几何认识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学生对图形本质的认识,加强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教材以生活中的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作为现实模型,让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辨析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角的定义和符号表示。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充分采用观察法、演示法、操作法等进行教学,通过“看一看”、“议一议”、“画一画”、“数一数”、“演一演”等多种教学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简单的平面图形打下了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射线以及进一步学习线段、直线,并知道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射线,引出角的概念和角的各部分名称。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直线、射线及角的认识过程。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课时安排:5课时五、本节课所授课时:第一课时六、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以及角的概念七、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八、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操作法九、教具准备:PPT手电筒彩带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生活中的一位小帮手。用过吗?那你了解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在数学中可以看成什么线吗?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直线和角,认识射线。2、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设计意图有三:其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激发学生内动力的最好钥匙。因此,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情景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原先对线条的了解),增加课内与课外、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二)探究新知1、射线的教学①请学生观察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射向了哪里?②手电筒的这端是“端点”,光线从这个端点射出,你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③指名几名学生上黑板画一画,进行对比与评价④教师讲解射线的特点以及演示如何画射线⑤小结:在生活中像手电筒、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2、直线的教学①如果把这个端点擦掉,它又变成了什么线?②让学生回忆直线的特点有哪些?还有什么?③让两个学生进行演示。(把彩带拉直,在黑板上做好长度记号,然后让两个学生把彩带向两端无限的延长,提问有什么变化?)④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3、线段的教学①非常好,除了射线和直线,你们还学习过什么线啊?(线段)②特点是什么?③指名学生小结:线段有个两端,不能无限延长。所以长度是有限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1、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手电筒射出光线的现象。2、让学生演示将彩带向两端无线延长的现象,都给予了学生最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4、合作交流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线段?直线?射线?(课本练习十六第一题)②分组合作交流,互相讨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名称区别联系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线段直线射线③课件演示动态画出直线、射线、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动手画图、课件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