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经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体会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关于标题:本文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标题呢?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一、学习本文,要掌握如下字词。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典籍()赫然()独裁()迭起()迥乎不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迥乎不同:很不一样。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3、词语积累。仰之弥高沥尽心血炯炯目光4、形似字辨析。载炯籍裁迥藉栽二、课文内容分析。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2、本文主要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4、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5、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6、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