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作文学案设计第二节准确立意,力求新颖一、方法指引所谓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即“主题”)为主。清朝王夫子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立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结构、乃至文章的深度,是一篇文章的根本,是文章成功的“命脉”。中考考场上的时间虽紧,但重视立意,做到“意在笔先”,至少有两方面好处:一是便于自己在紧张的的考场写作中能始终围绕自己下笔前确立的中心意思选材剪材、布局谋篇和谴词造句。考生通过草拟写作提纲来落实立意,把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或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列在提纲的第一条。如果考场作文题目是自拟题目,最好把立意的关键词放在自己作文的标题里。二是便于阅卷老师一看作文的标题或文章的一部分就会理解考生的写作意图,留下“中心明确”好的第一印象。总的说来立意主要依从以下原则:正确,深刻,新颖,简约。1、正确。这是立意的立足之本。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否则,再好的主题不切题也是枉然。正确的主题要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没有低级情趣等等。所以,在考场写作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客观公正的分析事物,反映事物,决不能反映偏激的思想。从考场实际情况看,完全不正确的立意是很少的,大多数的立意不正确都是体现在“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如四川省中考作文题《雨中》,有的考生写在雨中男女共撑一把伞,文中透漏出恋爱至上、爱情甜蜜等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符的思想又如宁夏自治区某年中考作文题《我班的趣事》有位考生写元旦班里开联欢会,又恰好班上有个同学过生日,在吃蛋糕的时候大家打起了“蛋糕大战”,弄得人人脸上、头发上、衣服上都是蛋糕……文章结尾写道:“以前只打过雪仗,水仗,这一次却是生平第一次玩‘蛋糕大战’,多么有趣,多么令人难忘啊!”作者显然对不爱惜劳动成果这一错误没有足够的认识。要克服主题不健康的毛病,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中学生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2、深刻。主题的深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初中学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在课文后面的附录中讲得明明白白,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站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坑道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这是主题开掘的典范。再如吉林省一考生在以《尝试》为题作文时,写的是自己第一次做化学实验失败了,以后就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每每看到别人做实验时,自己心里直羡慕却又“不敢越雷池一步”。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终于第二次拿起了化学试管……文章结尾就一句话:“第二次尝试成功了!”虽然文章语言流畅精美,情节也波澜曲折但只画龙不点睛,立意缺乏深度。而另一位考生写的是相同题材,结尾却使人眼前一亮:“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第一次尝试固然是可贵的,然而更可贵的是尝试着从失败中站起来。我想,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也就是尝试着战胜自己的1时刻了。”结尾几句使得文章“万丈高楼平地起”,寻常中顿见奇崛,这巧妙的点睛,将整个文章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3、新颖。作文提倡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力求使人们获得新的启迪、新的联想。文章写出新意关键在于作者具备独创精神。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作文章必是千人一面。要想立意新颖,一是避凡脱俗。思维的触角不能停留在浅表层里,要力求比他人想得深、想得新,这样才能鹤立鸡群。如文题《过年》,大部分人写过年的热闹繁荣,以此歌颂党的富民政策。但也有不少数同学留心生活,写出了新意:父亲打麻将赌博,输得一蹋糊涂,把热热闹闹的春节搞得乌烟瘴气,批判了赌博之风。也有写父母亲带“我”看电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