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2)VIP免费

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2)_第1页
1/3
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2)_第2页
2/3
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2)_第3页
3/3
一、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学生是这个动态系统中的生命体,是充满激情和想象的群体,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兴致参与课堂,从而使课堂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善于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草原》这篇课文。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正要引导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时,王琦同学冷不丁地站起来提出:“老师,我发现课文中有个病句。”正准备回答问题的同学们刷的一下把目光转向了王琦同学。我停止了提问,好奇地问道:“你说说,哪儿是个病句?”她不好意思地皱着眉头读道:“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本来有点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发现,多美的一个“病句”,多好的一份学习资源呀!孩子们幼稚的“错误”,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于是就这一问题我让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李晓婷说“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就包括看不见小鸟。”江康雯说“这不是病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刘杰说“听不见一点儿声音?草原真的一无所有,如果真的这样,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难道不是一点些东西?难道它们没有一声鸣叫?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郭娟说“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强调。”……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着,他们已经对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讨论中已经体会到老舍先生写这样几只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突出草原当时的安静,否则在热闹喧嚣之中,谁还能注意到那几只小鸟呢?况且又是忽飞忽落的小鸟!接着我又举了一个例子,如:“阅览室里肃静无声,只听见大家翻书报的声音。”作者写连翻书报的声音都听得见,有效地强调了阅览室里的“静”,突出了大家专心致志看书看报的学习气氛。此句并非病句,而是运用了“舛互”修辞手法,我就把这些知识告诉了学生。同学们的争论就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基于这种理念,只要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取舍,挖掘生成的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就能让课堂因生成更精彩。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加以开发。学习是需要体验的,严格地讲,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内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就是要求把教学设计成为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间建立关系。例如思品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火灾逃生常识》教学:教师分别设计了这样几个角色:119接线员、遇难被火围困的冬冬、消防员三种角色。让学生1扮演冬冬,练习拨打119,把情况说清楚,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报警成功;接线员要把情况准确、简明扼要地向消防员传达,消防员要迅速在指定时间内到达救人位置,做出正确判断,使“冬冬”获救,就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队员”。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要快速,准确的报警。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内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了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三、利用地方特色,丰富课程资源我们乡村学校的儿童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十分熟悉,对四季的变化体会十分细腻。如果教师仍然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死记硬背课本,那么就会违背本课程"开放性,实效性"原则。为此,本人主要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下功夫。首先,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科书进行细致研究,结合当地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爱好特点灵活地使用,做到主动借助教科书的引导开发活动资源,主动设计主题活动。其次,适当地拓展、调整个别教学内容。比如“美丽的秋天”这一个单元,我们赣南地区的秋季,每当秋天来到时,各种树木纷纷褪却绿装,山区的水稻田一片金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针对季节的变化,我提前组织学生学习“我们找到秋天了”这一课程内容。该课的教学插图是依然泛着绿意的草地,十分喜人,但在我们学校四周的田园里却是“黄叶纷飞,草叶凋谢”的另一番景色。我便把观察耐旱的“杉树”这一活动引入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