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效复习的策略西安市第十九中学甘莉从近三年的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来看,文言文所占分值为16分,其中古诗词赏析是4分,文言文阅读是12分。文言文阅读占卷面分值的10%,因此文言文阅读的教学不容忽视。怎样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呢?新课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复习是和新课教学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所学知识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及时复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怎样通过复习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效率呢?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在同一层次参与还是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决定着学习的效率。所以,在文言文复习中教师除了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一、明确考点,把握复习方向。复习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复习什么。怎样让学生知道呢?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呢?哪种方式学生印象深刻呢?原苏联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实验证明:只听不看的记忆能力是60%,只看不听的记忆能力是70%,既看又听的记忆能力是86%。在学习中,充分调动人脑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各个部位的积极性,协同记忆,对于提高记忆质量效果显著。因此可以让学生拿出以前的语文试卷,归纳文言文考查方面、考查方式,然后又将中考说明中对文言文的考查说明告诉学生,使学生知道中考文言文考什么,怎么考。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来让他们明确文言文的考点,他们印象深刻。学生明确了文言文的考点就把握好了复习的方向。二、前后联系,分类整理,寻找规律。文言文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与运用,而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文言词语的积累一方面在平时,另一方面在复习时。无论是平时的积累还是复习时的积累都要注意前后联系,比如在《三峡》一文中“沿溯阻绝”的“绝”是“断”的意思,联系学过的文章中带“绝”的句子,明确用法。在《桃花源记》“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是“隔绝”的意思,在《口技》“群响毕绝”中是“消失”的意思,在《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中是“极”的意思。然后把“绝”的这几个义项进行总结,以后遇到有“绝”的句子,理解“绝”时就可以结合语境在已知的“绝”的几个义项进行选择。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让学生做到一个词语知道有几个义项,在哪一课哪个句子是哪个义项。以后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遇到这个词,学生就可以在它的几个义项中选择符合上下文的义项。文言词语中有词类活用、通假字现象,可以在完成课文的教学后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如词类活用有哪些情况,哪个句子中哪个词活用,是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还是名词做状语,形容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不同活用情况下解释词语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在整理中复习,在复习中总结规律、方法,自己学习。初中生的自律性较差一些,有些学生整理不认真,不去总结,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优秀学生自己整理,中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来完成整理,然后一个中等学生帮助一个学困生完成整理。而优秀学生要指导帮助中等生进行总结,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分类整理使学生对于文言词语有了一个条理化、系统化的认识,他们不再觉得文言词语繁1琐而杂乱,也不再认为文言文学习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针对这种差异想方设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这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