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学生写作热情激活学生创作灵感——中学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到,语文,尤其是作文难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无论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总杜绝不了学生作文中的假话、大话、空话现象。文章编造痕迹明显,缺少真情实感,缺少生活基础。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挤出来的眼泪;那种为取阅老师而矫饰的感情,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误导着虚伪。作文章自然作不好,甚至连做人也存在着缺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旧有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无疑是促使这种畸胎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叶圣陶曾经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作文本来就是最具个性,饱含着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的作品,因此,作文指导不能只重思想内容,也不能只重训练形式,而要在学生的整个作文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抒我之情,发我之愤”,真正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古语云:诗言志。诗为心声。用心作诗,泣血而吟。作文也如是。激活作文课堂教学就要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就要还学生以写的热情,写的主动,写的自在,写的乐趣!让作文自然流露出学生的喜怒哀乐,流露出少年儿童特有的天真浪漫,甚至幼稚与不足。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三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个性特点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写作热情,制约着他们的创作灵感。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加以利用、引导,学生的文思、情思当如泉涌而泻,作文自然水到渠成。第一,激发兴趣,唤起写作热情,激活创作灵感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写作之前,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对写作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了解,才会用他们的“慧眼’去积极地发现美,从而激活内心的情感,产生创作的欲望。七年级下学期,我指导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这一类的文章难写,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往往不能写好这一类的文章,就是勉强写出来,也都是一些无病呻吟的矫饰之作。因此,我在作文指导中,通过设趣引路,先激起学生对写作对象的兴趣,再从兴趣入手,激活学生创作的灵感。我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黑板擦——作为写作的对象。上课前,我早早地来到了班上,示意值日生不要擦去黑板上的板书。上课铃响后,我一反常态,径直走到黑板前,拿起黑板擦,故意慢慢地擦黑板。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块黑板我擦了近3分钟。教室里出奇地静,同学们都很奇怪:今天老师怎么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拉住了。这时,我适时地放下手中的黑板擦,开始了这节作文课。“同学们都擦过黑板,你们平时擦黑板有过比老师用时还长的记录吗?”这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于是我提出了这节课的第一个说写目标:说说你的一次擦黑板的经历,要说的与众不同。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说的自然也绘声绘色。有的说,他有一次擦黑板因为擦的太快,弄得满脸满身都是粉笔灰;有的说,他有一次擦黑板因为够不着,还是由同学抱着擦的;有的说,他有一次值日,见黑板擦很脏,就好心把黑板擦洗干净了,结果把黑板擦的到处是一条一条的粉笔灰迹,闹了很多笑话……这时,我提出了今天的作文训练题:写写黑板擦。我又提出了第二个说写目标:说说黑板擦的样子,要求不仅要说的像,还要求说的有趣,说的有层次。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黑板擦,让学生看着说。有了说写目标,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浓了,说的也有趣多了。有的学生说:“在黑板的粉槽里,躺着一位落寞的‘士兵’,他全身套着银色的‘铠甲’。裹着棕色的‘毛衣’,显得土里土气。”有的同学说:“黑板擦,如同它那土里土气的名字一样,非常的简单、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外表,一块长方形的毛毡,上半部分包了一层银白色的铝皮,露出一半黑漆漆的毛毡子,组成了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黑板擦。”形象的概念有了,我又提出了第三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