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教学的点滴体会“质数和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约数和倍数”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重要基础。但是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是自然数在不同标准下的不同分类,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的学习中,要正确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区分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确实不容易。为了高效地利用这40分钟时间,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1.重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复习落到实处。儿童最初注意力能集中时间是15~20分钟,复习引入的时间不能太多,否则必然浪费最佳的学习时机。所以复习必须坚持精练的原则,复习内容必须是和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习题要生动有趣,点到即止,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课开始就被吸引住,既从知识上起到迁移、铺垫的作用,又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环境。“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找自己学号的约数,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唤起了学生亲切的情感,激发起学习兴趣。当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学号的约数时,我问:“有的学号约数的个数比较多,有的学号约数的个数比较少,那么每个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呢?”这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被激发起了,我及时地引出课题,提出本课学习的目标。我只是用了短短的3分钟,有针对性地复习了本课相关的旧知识,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2.针对关键设计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探索获取新知。一节课的关键,在于探索新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上得活,核心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的作用在于“导”,教师要在展开学习过程中创设探讨研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知识,让学生在探讨中提高学习能力。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在于约数的个数,“只有......两个......”是质数概念的关键词。“除了......还有......”是合数概念的关键词。在课堂上,我针对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1~12这12个自然数,按照约数的多少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几类?2、3、5、7、11有几个约数?是哪两个约数?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自然数约数个数的特点,主动发现各类自然数的特征;然后再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4、6、8、9、10、12的约数也有1和它本身,为什么它们不是质数?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学生在不断的新的问题面前,对概念已有的理解与新问题产生了表面上的矛盾,于是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找出概念的本质关键。然后再运用概念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质数或合数,说明理由,在实践中通过判断、说理,印证知识,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由于问题提到了关键处,本课探索新知只是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老师有效地发挥了“导”的作用,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得出结论,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知识发展了独立思考的能力。3.逐层深入练习,在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当学生对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应该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这就是练习的过程,它是强化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有层次、有坡度的应用练习,能帮助学生把所学概念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为此,在“质数和合数”一课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⑴基本练习这是随着新课进行的边讲边练的练习。当学生明白质数的定义时,我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质数,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质数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质数的认识。⑵速度练习这是提高学生判断能力的练习。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后,已初步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但他们的判断往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