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观察物体”数学课的反思紫阳县东木镇中心学校李保德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是“观察物体”。为了能上好“观察物体”这节课,我课前准备了教具,包括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等教具若干。按教学要求,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重点是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不同的形状。教学难点是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力。为了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先用单个物体让学生观察,为了能使学生认识到从一个方向最多只能观察到物体的三个面,我将教具做成了可移动的,将教具移动到教室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从而避免了由于学生太多,位置不同而造成影响观察效果的问题。在完成了单个物体的观察后,就进行组合图形的观察,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难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我通过拼搭活动的形式进行。首先进行教师拼搭,学生观察,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将要拼搭的图形画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学具拼,让后再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很积极,踊跃参与,出现了相同的图不同的拼法,不同的面观察到的不同图可以用相同的拼法;在相同方向上观察到的相同图形也有不同的拼法;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操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靠,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突破了教学难点。这之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我出了一个思考题,我给学生了一幅从正面看到的观察图,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最少要几个,最多要几个,将问题引向深入,从而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我这节课是成功的,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容易。整节课,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正真的主角是学生,学生在不断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获得了知识。归其原因,除了认真的钻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教具的准备,假设没有了这些教具,这节课的效果肯定要逊色不少,甚至可能还不成功。可见,教具的准备在节课中的作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具,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是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在准备教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与教具有关的各种因素,如教具的大小、数量,教具的可操作性、教具的美观性、教具的生动性等等,在教具出示的方式上,也要加以考虑什么时间出示,哪个教具谁先出示,谁后出示等等都要仔细斟酌,千万不要因为教具的原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也不要为了用教具而用教具,使教具成为课堂教学的累赘,与其这样,倒不如不用。记得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这个内容时,我做了个演示实验,我将自来水倒入九个不同的塑料杯里,其中一个杯子里放了食盐,为了使实验学效果更为明显,我多倒了些食盐,哪知,这些食盐并没有完全融化,没有经过天平称量,学生一眼就能将那个食盐水的杯子认出;又由于这些杯子没有刻度,很难将每一个杯子的水倒得绝对一样精确,正是由于教具的选择工作没有做好,在一些小的细节上没有考虑周全,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具,在课堂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真正发挥教具的最大功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