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诗并并结合课后的诵读提示读出节奏,结合课后的诵读提示读出节奏,22分钟后指名朗读这首诗。分钟后指名朗读这首诗。柏襟bǎibǎijīnjīn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出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杜诗解》•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赏析手法映阶碧草自有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并不引起游人注意。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辅佐刘禅继位天下计:雄才大略老臣心:忠心报国三件大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