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摘要从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外向型农业发展、品牌农业发展方面阐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并指出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要加强领导,加快搞好部门协作;加快农业标准“田头”和“市场”的深入实施;加快做好农业标准化知识信息的普及传播工作;加快建设好正规化的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必要性;建议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常规的农业生产方式、理念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带来新的挑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呼唤农业标准化。1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1.1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农业标准化进入新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加工流通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链式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种植、养殖、加工、贮藏、运输、营销这一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而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上联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下联农业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把农业生产技术、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进行科学地综合组装,制定成浅显易懂、易于实施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并加以推广应用,从而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农业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可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1.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需要农业标准化长期以来,以追求产量为主要目标,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第1页共16页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兽药、激素、饲料添加剂等,甚至不择手段使用违禁农药、兽药等,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影响了人民群篇二:农业标准化及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及产业化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农村城镇化即是指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小城镇群体的形成过程,这时大量农民往返于城镇与农村之间,他们工作在城镇,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过程,是我国三元经济结构发展的产物。2、农业产业化又叫贸工农一体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保障、以效益为中心进行规模经营的“龙”型产业实体,是“农工商一体化,供产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3、“两个飞跃”的农业思想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构成了“两个飞跃”农业思想和实践的内容。4、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也可称农业重组,是指为适应现代化农业要求而进一步整合农村市场取向,改革业已形成的农业产业内市场关系的过程。5、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是对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的经营活动进行领导、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使其面向市场和用户,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确定规模和特色,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过程。6、主导产业是相对于基础产业和配套产业而言,就是在产业结构中起第2页共16页主要作用的产业。主要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中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经济效益显著,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其它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具有强烈推动作用的产业。7、生产基地是指围绕龙头企业或市场建立的,联结众多农户形成的,某种主导产业的专业生产区域和生产组织形式。它有以下几层基本内涵:(1)生产基地是区域化布局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具体表现形态。(2)生产基地是农业主导产业在一定地域上实行专业生产的表现形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