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体验平面镜成像活动:人照镜子,观察像的情况(1)你的像在平面镜的______(选填“上方”“下方”“前面”或“后面”)。(2)像的大小与你的大小______。(3)靠近平面镜,你的像______平面镜,你远离平面镜时,你的像______平面镜。(4)你移动时,你感觉像的大小变化吗?______。提示:(1)后面(2)相等(3)靠近远离(4)不变一、平面镜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平静水面玻璃面漆面地板物像物像物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像物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结合“体验”猜想,在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可能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______。参考答案:相等相等2.实验方法: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在探究时,应利用______法。参考答案:等效替代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器材:薄玻璃板、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一张、刻度尺、笔替代蜡烛替代蜡烛替代平面镜替代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实验设计:(1)实验中,若既可以观察到物体所成的像,又可以较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应选用_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提示:平面镜和玻璃板都能成像,但平面镜不透光,不能看到背面的物体;玻璃板透光,可以看到镜子后面的物体。故为了比较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应选用玻璃板。参考答案:玻璃板(2)实验中,为了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选取的两支蜡烛应有什么要求?参考答案:两支蜡烛完全相同(3)实验中,如何比较像、物到镜面的距离?提示:用一张白纸记录像、物和玻璃板的位置,将物、像位置连线,用刻度尺测出物到镜面之间的线段长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像到镜面之间的线段长度,即可比较出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参考答案:用一张白纸记录像、物和玻璃板的位置,连接像、物,测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4.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时,在玻璃板后移动另外一支蜡烛,发现与前面蜡烛的像_______。(2)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另外一支蜡烛,发现蜡烛与像_______,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3)连接像和物,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4)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分析数据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52101031515提示:两支蜡烛完全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另外一支蜡烛,没有点燃的蜡烛总能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连接像和物,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次实验中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均相等,故可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参考答案:(1)完全重合(2)完全重合相等(3)垂直(4)相等5.交流与评估:(1)实验中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提示: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放置,成的像就会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这样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参考答案: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2)该实验在较明亮还是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好?提示: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蜡烛照射到平面镜表面的光反射后进入人眼,所以人能看清蜡烛的像。若周围环境中的光线较强,则影响进入人眼的反射光,使人看不清楚镜中蜡烛的像,所以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较好。参考答案: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好(3)实验中若观察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会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克服这种现象?提示:实验中若选择的玻璃板较厚,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都会成像,故能看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的位置就越接近,所以实验时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尽量使两个像“重合”。参考答案:这是由于玻璃板较厚造成的;实验中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三、探究2平面镜成虚像1.在“探究1”中,将光屏放在蜡烛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