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误区VIP免费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误区_第1页
1/3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误区_第2页
2/3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误区_第3页
3/3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误区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一提到作文,学生头疼,教师也头疼。无论教师煞费苦心、精心指导,还是敷衍了事,最终的结果也许差不多——学生一上作文课便无精打采,唉声叹气。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干巴枯燥、空洞无物,就是华而不实,堆砌辞藻。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淡而无味,犹如白开水。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走进了误区,或者为了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滥竽充数;或者枯燥地讲解,空有理论形式,而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没有找到作文教学的真谛。误区一、重课内轻课外,敷衍了事型。作文是个老大难问题,对于教师是件头疼事、烦心事。别的不说,仅是作文的批改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批改一次作文需要教师花费批改小字或者笔记数倍的时间,没有两个小时根本不可能完成。于是我们语文教师抱怨负担太重,不如数学教师作业量少;于是大多数教师都不愿意让学生多写作文,哪怕多写一篇更别提课外的习作练习了。而实际上课内的作文,大多数是命题作文,每次作文的安排都是按照单元目标制定的,不管学生喜不喜欢,都要按时完成,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难度大,有的远离学生的生活,有的枯燥无味……这些都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捆住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不出他们写作的兴趣,也就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尽管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胡乱地凑、诹出来,也毫无血肉。如此长期教学下去,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写得无味,怎么能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应付差事,随便凑够数量就行了。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这些至理名言都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的功夫在课外,而不是仅靠在课堂上指导几篇作文就能够完成的。文章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我们应该提倡写“自悟”作文,写学生感兴趣的作文。其实,课外延伸的作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我们教师可以利用文本进行挖掘,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小练笔,丰富写作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经常写读书笔记,写日记,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感受深刻的内容记录下来,开拓学生练笔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地积累写作素材,以此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误区二、重数量轻质量,投机取巧型。小学习作要求在四十分钟内高年级完成不少于400字,中年级在300字左右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个尺度,作文批改的一个标准。物极必反,我们学生在写作文中,总是喜欢抄袭《英才教程》或《作文选》上的作文,根本没有自己的东西。考试时抄不到,就胡编乱造,一边写一边数字数,直到凑够了为止。在作文试卷的批改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象犹为严重,甚至有的批改老师完全以“字迹是否工整,字数多少”来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根本就不去看作文的内容,判断作文质量的优劣。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阅卷平分标准,导致我们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注重指导,而教给投机取巧的方法,字数越多越好,字越漂亮越棒。只要掌握了这两样不二的法门,真正的作文教学反而显得不重要了。因此,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一凑二套三照抄。”如此粗制滥造的作文,东拉西扯凑字数,端端正正写好字,只动笔墨不动脑,怎么可能写出佳作?又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兵在精而不在广,打仗如此,作文亦如此。司各特指出:“写作贪快的人,糟就糟在不懂得简练。”叔本华说:“作品是心灵的精华,惟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能够不拘泥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评价的标准。对于小学生,我们应该提倡写短小精悍的文章,而不是废话连篇的垃圾文;提倡写具有真情实感的血泪文,而不是无病呻吟的病态文。写作文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获得高分,而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误区三、重写法轻悟法,纸上谈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误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