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全球电子政府的发展概况国际上著名的爱森哲(accenture)咨询公司,曾就2000年电子政务在22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做过调查研究和评估,并就电子政务发展的成熟程度,将这22个国家和地区依序排成四类别:第一,创新和领先的国家: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第二,积极发展的国家:挪威、澳大利亚、芬兰、荷兰、英国;第三,稳步发展的国家(或地区):新西兰、香港(中国)、法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第四,正在打基础的国家:日本、巴西、马来西亚、南非、意大利、墨西哥。下面以这个排列顺序为主线,有重点地介绍几个国家发展电子政府的概况,以便研究借鉴构建电子政府的做法和经验。美国政府在众多实施电子政府的发达国家之中,美国是起步较早、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1992年,克林顿就任总统时宣布,他的政府将是一个电子政府。1993年9月,由戈尔副总统代表政府发表了《全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正式出台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同年,由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naitionalperformancereview简称npr)针对行政过程与效率、行政措施与政府服务品质进行了重新的讨论,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reengineering-thoughinformationtechnology)的观念,并提出了“创造成本更少、运转更好的政府”(creatingagovernmentthatworksbetterandcostsless)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两份报告。在后一个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电子化政府的概念。npr于1993年9月7日提出的改革方案及企业型政府的特质为基础,将政府定位的监督者、总管理者、人事专家、预算分析者、采购专家,会计师与查账员,并让民众与社会群体由基层来推动国家的改造,该报告还把以下四个原则作为政府再造的行动方向。1.删减法规,简化程序。包括预算过程的简化、采购流程的简化、分散人事政策、消除法规的过度杀伤力、授予地方与各州政府权力。2.顾客至上,民众优先。给顾客说话及选择的权力、健全服务组织、创造市场的动态环境、利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3.授权员工,追求成果。即政府组织充分授权所属各业务单位,针对相关的法规和章程进行检讨清理,要求各业务单位定时、定额比例,提出具体的删减及简化措施等。4.节约成本,提高效能。删减不必要的人事与政府计划支出,减少政府借贷的数量,用预算法控制政府的支出。在npr发表的“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报告中,还提出了整合如下六项以利于建立电子政府的新机制,使得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更快速,更有效率。(1)提供跨越各级政府的纳税申报及缴税处理系统;(2)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支付及信息服务;(3)建立全国性的、整合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4)建立国际贸易资料系统;(5)发展全国性的执法及公共安全信息网络;(6)建立全国性的环境指标系统。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至1996年元月为止,联邦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2000多个办公室,撤消了近200个联邦项目和执法机构,联邦政府的开支则减少了1180亿美元。在对企业和居民的服务方面,联邦政府的200个部门确立了3000多条新的服务标准,简化了3.1万多页的各种规定,作废了1.6万多页过时的行政规章,“电子政府”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为了加强电子政府的服务与流程的管理,并为使公民运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加强获得政府信息与服务的渠道而建立广泛的框架,美国国会于2001年5月提出了“2001电子政府法案”,显示了美国国会正在认真关注将政府带入信息时代的必要性,该法案的要点为:(1)构建全方位、可互动操作的电子政府试点:(2)设立催化剂基金,以利于在各部门进行试点工作;(3)设立由总统委任的领导职位——联邦首席信息官cio,负责与电子政府建设有关的日程。该法案提议成立信息政策办公室,由首席信息官cio管理。首席信息官的职责包括指导、协调、全面监督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和管理。(4)成立首席信息官cio委员会,作为主要的跨部门联席会议,以改善与政府信息资源的获取、开发、应用、运作及绩效有关的政府部门工作;(5)在财政部设立电子政府基金,用于跨部门的信息技术项目和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