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BabyFace♀柒夜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32卷1期第2009年2月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ofShijiazhuangUniversityofEconomics石化产业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循环经济效果———以长三角的主导化工区为例谢家平1,孔令丞2,3,籍1巍(11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2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摘:化学工业具有高消耗、高污染特征,建设基于产业链的一体化运行模式,是提高循环经要济效果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化工区一体化模式和产业链特征,对长三角化工区的循环经济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经济运行、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公共管理和循环特征五个方面对循环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化工区提高循环经济效果的发展措施。关键词:石化产业;一体化运行模式;循环经济效果、引言一循环经济强调以更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容,其效果表现为资源减量和环境友好的双重优化。按产业发展规律,人均G为1000美元~10000美元时就进入了以重DP化工业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重化工业阶段也是高消耗和高污染最为严重的阶段。尤其是重化工业的重要组成石化产业,其投入本身就是石油,生产与消费环节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风险也要高于其他产业。世界石化产业正朝着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化、装置规模大型化、集聚企业协作化、配套设施绿色化、生产定位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由于石化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产业链整合、基础配套、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而有所加剧。一体化只有在产业集群区内才能更好地实现。这是由于化工产业运行需要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如大规模的港口设施、管廊工程、专用容器、专业运输、给排水设施和能源设施等等。以产业集群的形式运行,可以实现公用设施专业化、规模化、绿色化的一体化供给,并由此提高集群整体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这导致石化产业均以园区的形式运行。对以大进大出为主要特征收稿日期:2008-11-02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JY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6JA6300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6&ZD024)、2007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作者简介:谢家平(1963—,男,四川安岳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上海市曙光学者,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循环经济等。,中图分类号:F06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875(2009)0120008206上海200237;31华东理工大学资源能源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上海200237)的石化上游大化工产业而言,园区一体化程度的高低所产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效果尤为突出。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2007年上海、浙江、江苏的人均GDP(以常住人口测算)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分别为8594、4883和4430[1美元。]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代表的现代重化工业已经成为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形成了以南京化工区为主的沿江化工带和以上海化工区与宁波化工区为主的杭州湾化工带的“两带三区”布局(以)下简称“三区”,流经长三角的化工产品已占到了全国的47%。长三角成了名副其实的化工区三角洲,其产业的循环经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国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效果。二、“三区”一体化模式的综合比较“三区”在园区建设方面具有以下共同点:首先,园区规模大所产生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区”都具备较大的土地面积,因而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区”都建有自己石化源头项目,使其具备了建立完整的石化产业链的原料基础。同时,“三区”都采用联合生产模式,企业之间通过副产品、信息、资金、人才、物流等资源的共享,建立产业共生关系网络。使参与共生的企业通过各级网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既有大型Vol132No11Feb.2009谢家平等:石化产业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循环经济效果企业之间的平等型复合共生,又有中小型企业的依托型共生,还有各子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综合体。其次,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在流程式产业内,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非常重要。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