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42、施工部署········································53、施工准备········································54、主要施工方法和要点······························85、质量标准········································146、质量防治措施····································157、安全事项········································188、计算书··········································18一、编制依据1.1工程土建施工图1。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002。1.4《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07-96。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6《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1.7《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3-911.8《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1.9《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97G3291.10《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1.11《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11。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二、施工部署3。1钢筋接头的选用3。1.1钢筋连接分为两类:绑扎连接和机械连接或焊接,优先选用机械连接。3。1.2柱中纵向受力筋的连接均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3.1.3凡受力钢筋直径d≥22时的钢筋连接均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3。2流水段的划分本工程施工工期比较紧,必须合理组织流水施工,才能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同时有效的做好材料的节约和周转利用。三、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施工验收规范和工艺标准,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做好钢筋翻样和钢筋密集处的节点设计及排筋次序,钢筋翻样尺寸及用量提前上报,审核后方可使用,做好技术交底和方案的编制。4.1.2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写好各部位钢筋分项技术交底.4.1.3编制月生产形象进度计划、钢筋材料进场计划和钢筋的试验计划。4。1。4培训钢筋机械连接操作技术,掌握技术要点,便于指导生产,对各操作工必须持证上岗。4.2人员准备4。2。1管理人员准备钢筋加工场由项目部进行统一管理和质量监督,派一专业工长进行组织管理,现场钢筋绑扎、钢筋接头的设置由钢筋工长安排调配,钢筋工程暂时配备钢筋工长三名,质量员三名,安全员三名及其他相关管理人员若干名,以协助做好对整个钢筋工程的工程质量、生产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24。2。2劳动力人员准备本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劳动力计划投入钢筋工80人,以满足现场钢筋的绑扎和配料的人员要求。4.3材料准备4。3。1进场钢筋的检验施工所用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实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入现场的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存放,区分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钢筋应按项目《关于产品标志的规定》进行标志,标志牌应写有钢筋品种、等级、直径、技术证书编号、检验状态及数量等。进入现场钢筋应按炉号及直径分批检验。带肋钢筋符合钢筋混凝土GB1499—91标准,套管材质符合GB5310-85标准。4。3。1.1进场钢筋外观检验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结疤等.盘条准许有压痕及局部的凸块、凹块、划痕、麻面、但其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0。2mm。带肋钢筋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钢筋表面其他缺陷的深度、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的准许偏差。4。3.1。2力学性能检查热轧钢筋以重量不大于60吨的同一规格同一炉号钢筋为一个验收批。检验时从每批钢筋中任取2根钢筋,每根2个试件,分别进行拉力试验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不合格,则再选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新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实验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得使用。对于不大于60吨的同一规格不同炉号的混合批钢筋,当含C量之差小于0。02%,含Mn量之差小于0。15%时,也可作为一批进行取样复试.进场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