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报告《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与艺术》——————————————————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中国教育报记者陶继新张圣华发表在2005年6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四版“视点”专栏(发表时题目为:《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丢失了什么?》)韩军,1962年生,“新语文教育”代表人物。博士研究生,北京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全国青少年研究会学术委员。在全国讲课300余场。“新语文教育”被列为全国著名教学流派2005年9月应邀赴新加坡讲授“新语文教育”。是中国大陆赴海外讲授汉语教学继魏书生之后的第二人。2005年6月22日《中国教育报》用整版1万字全面报道韩军的“新语文教育”思想,标题为《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著有《韩军和新语文教育》一书。韩军电话13611291495(短信)电子邮件hanjunlaoshi@sina.com在中国中学语文教坛,韩军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教师。90年代至今十几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留下了韩军思想的足印。12年前,他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在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次呼唤“人文精神”,比高校文化界人文精神大讨论,早了半年,2001年人文二字终于被写进了国家《语文课程标准》;6年前,他参与语文教育大讨论,发表《反对伪圣化》《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偏失》《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等著名文章,激起热烈反响;2000年,在语文课程标准出世前,他发表《新语文教育论纲》,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新语文教育”;2004年,他发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引发了百年来又一场“文言与白话”的热烈争论,众多报纸(《中国教育报》《新京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都给予关注,与蒋庆提倡的“读经”,一同成为去年一场著名的文化事件、教育事件。1他有众多的荣誉称号,40岁出头,就已当了12年的特级教师;他的“新语文教育”被列入中国建国以来“著名的教学流派”。韩军“新语文教育”的“新”字,非标新立异、除旧布新的“新”,而是五四“新文化”之“新”。他主张语文教育接续五四“新文化”,五四“新文化”的“科学”,落实到语文教育,即“求真”,五四的“民主”落实到语文教育,就是求“自由”与“个性”。真实、自由、个性,是“新语文教育”的精神内核。韩军说,我的“新”其实更“陈旧”,比当今颇为时髦的打破传统、标新立异唯新是举,“陈旧”了近90年。新语文教育主张回归两个传统,一是回归五四“新文化”精神的传统,一是回归五四前民族语文教育根本方法的传统。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失落了太多“根本”。韩军说:“我是为语文教育寻根求本,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于是,就有了韩军倾注20年教学实践心血,构建的“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真实个性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本韩军最朴素的愿望是,师生在语文课上,不撒谎:不故意撒谎,也不被迫撒谎这应是一个最起码的愿望,起码的常识。然而,实现它却仍很难。韩军说,中国中小学生在作文中“编造谎言”,成为一道举世罕见的风景。他举了几个例子。1998年高考作文题是《坚强:我追求的品格》,大量考生,一同编造自已父母死亡,以反衬自已如何“追求坚强”;某省一做了父亲的语文教师,在阅卷点恰好阅到了自己儿子的作文(他最熟悉儿子笔迹),作文编造父亲死亡,反衬自己坚强持家、诚敬孝母,父亲看后气得晕倒。最离奇的,一作文写自己从小失去双臂,就学张海迪身残志坚,练习用脚丫写字,反衬自我坚强;查档案知,作者是一棒小伙,四肢健全且发达。2000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是《上学路上》,众多十三四岁初中生,或编造上学路上“捡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或编造“扶盲人过马路”,或编造乘公交车“给老人让座”。似乎全市丢失的钱包,都恰被他们拣到,全市老人乘车、盲人过马路都恰被他们碰上。这些作文,且都有一固定套路:先“思想斗争”一番,――钱包交还是不交,盲人扶还是不扶,给老人让座还是不让,后“狠斗私字一闪念”,“自我反省”,灵魂升华。如此作文,很多得了高分、满分。独有一学生与众不同,朴实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