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基层活动调查汇报近一时期,从中央机关到各省区市,广大党员干部竞相走出机关大门,入厂矿,下社区,走进老百姓的家门,体察民情,倾听民意,调查研究,破解难题,一场规模大人数多、时间长、覆盖广的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作为机关党员干部,如何积极探索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新途径进一步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准确把握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重点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必须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首先要体现在加快发展上。因此,必须把帮带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切入点,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发展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要通过实施城镇化和重点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分类确定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项目,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1页共5页(二)拓展扶贫渠道、保障困难群体利益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就是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着力帮助解决好就业难、生活难、读书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具体问题。积极开展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活动,解决基层群众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使其逐步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三)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关键问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起到取信于民、凝聚人心的感召作用。机关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以勤政、廉政、务实的作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通过建立和完善首问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社会监督评议制等系列制度,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压缩审批时限,努力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以实际行动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二、积极探索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应重点强化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工作网络、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渠道,使联系服务群众真正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第2页共5页(一)建立强化党员主体意识的工作制度。工作中应把组织推动与党员的自觉行为结合起来,促进内外动力有机统一,保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要突出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培训,针对不同行业党员的特点确定重点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逐步改变过去机械式说教式的学习形式,积极开拓和搭建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新途径、新方式、新平台,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群众的水平。(二)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网络。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必须依托现有组织体系,并不断延伸拓展服务网络触角。一是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现有的组织机构框架,建立市、镇、村(居)三级党员服务网络,形成联系服务的通道。二是在“两新”组织中形成党的组织网络和工作网络,扩大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三是通过发挥群团组织和其他组织的作用,延伸党的工作手臂形成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状工作格局。(三)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丰富联系服务载体是新形势下发挥党员作用最大和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一是建设党员活动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党建工作资源,把党员活动服务中心建设成具有教育管理党员、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二是建立党员义工队伍,使之成为适应社会转型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三是开展具有针对性、广泛性和实效性的主题实践活动,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第3页共5页(四)建立民意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建立民意沟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