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辽中镇第四小学12345一、说教材分析•《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的目的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点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特点打基础。二、说学情•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动手探索的能力,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也可以借助尺子来度量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十五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多媒体整合的方式,使学生受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特征认识过程;另一方面为学生积累认识图形特征的方法,获得研究图形的有关经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性特征在思维上具有一定的感悟,使全体学生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个结论。五、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六、说学法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七、说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等。八、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整合一)(1)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边的特点(2)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角的特点三、难点突破,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关系(整合二)四、拓展练习(整合三)五、总结梳理,畅谈收获六、课后延伸(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是通过身边实物引导学生寻找教室内那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复习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后可能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等等。•设计意图:•1、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图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初步的认识,为下面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做准备。九、说媒体应用•通过课件演示,先让同学们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再让同学们在不同的长方形中找到长和宽。•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对边对边对边对边对边对边宽长长宽长宽长宽长宽长宽长方形正方形边边边边四条边都相等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是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表一长方形正方形边角实验方法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表二长方形正方形相同点不同点都有四个直角对边相等四条边都相等辨析图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