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参考答案九、《成功》积累运用1.略2.略3.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昨天夜里西风凋零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4.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悬梁刺股: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形容刻苦学习。5.观点: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课堂导学:初步感知1.观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条件:中作者认为勤奋最重要。因为对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而勤奋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2.天资: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勤奋: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机遇: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作者亲身经历)3.根据下面的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形式。提出问题什么是成功?分析问题成功之道是什么?解决问题要想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什么?4.不能调换顺序,首先论证部分的顺序要与公式的顺序相符合。其次,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特点决定。因为天资是先天的,也可以看成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或基础,所以放在第一个。勤奋是后天的,但是最重要,所以紧接着就要讲勤奋。而机遇是人们无能为力的,所以放在最后。重点品读1.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啰嗦。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2.不一样,第一个“天才”是对“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者的讽刺。第二个“天才”指在十年浩劫中受到迫害的知识分子。“居然”表达了作者对自命天才的人的讽刺和愤恨。3.“不敢”是“没有胆量”意思,表示尊重,也没有足够的根据说是王国维的疏漏,表明作者治学态度的严谨和谦虚。4.不赞同。从内容上说,第9节强调了只有勤奋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是作者观点中最重要的一点。从结构上说,这一节是对上文的小结,而且在三个条件都阐述完毕之后,重提勤奋,文章也显得很有节奏,重点突出。5.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境界内涵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高瞻远瞩,选定目标→预期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勤奋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灵感产生,水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到渠成→成功6.示例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示例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示例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十、《创造学思想录》积累运用1.略2.略3.略4.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有很高要求。5.既要花儿美,又要花没刺,我要改变它。6.略课堂导学◆初步感知1.2.第一则:创造性思维必备的精神状态。第二则:摆脱习惯性思维、转换思维角度的问题。第三则: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第四则: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第五则: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来看同样的事情。第六则:转换思维角度的问题。第七则: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第八则:设计顺其自然,创造以人为本。3.作者认为培养创造思想,必须得具有自己的思考规则,必须具有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