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试验及效果分析--------------------------------------------------------------------------------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试验及效果分析2005-10-07英语组郑安兰摘要:目前,高中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这种差异愈加明显,最终导致两极分化。学生不但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在认知能力、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按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基础好的学生学习上有吃不饱的感觉,而基础差的学生则难以听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拟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每个学生及每个方面的角度出发,着重介绍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验。这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实行这种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智力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达到“困难生转化,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拔尖”的教学效果。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一、实验的提出与目的笔者所在的学校高一学生来自全县各中学,由于相当一部分学校英语教学条件较差,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按新教材的要求来教学,造成我校的高一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按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分层教学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这种分层递进式的教学策略有两种模式:班内分层教学和分科分层教学。无论是快、慢班分别上课,或同堂分组复式上课,其目的都是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是对“因材施教”这一传统教学原则的创造性实践。本文在这里要探讨的是前一种模式的尝试,旨在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下面对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三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的讨论与评析。二、理论依据与实验目标(一)理论根据符合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与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推崇的,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95%以上的学生都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二)实验目标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新《大纲》的要求。满足不同智力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达到“困难生转化,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拔尖”的教学效果。面向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陶冶,促进心理健康,促使人人成功。三、实验原则(一)可接受性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在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教育,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原则。(二)激励性苏联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用语言和行动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促进他们的最优化发展,积极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三)灵活性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情况,实行阶段性调整,使分层具有动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增强学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