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培训內容在工作場所中所發生的品質、成本、生產量等問題可藉由下列七種有效且根本的方法解決之:1、柏拉圖2、特性要因圖3、層別法4、查檢表5、直方圖6、散佈圖7、管制圖註:也可將3.圖表和7.管理圖合併為一項,再加上層別法一項總合也是七項。一、柏拉圖(一)、何謂柏拉圖將一定期間所收集的不良數、缺點或故障之發生數等數據依項目別、原因別加以分類而按其大小順序排列之圖形。1、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V.Pareto)所發明的。2、美國J.M.Juran─少數重要項目(VitalFew)20%。─多數輕微項目(TrivialMany)80%。(二)、柏拉圖的特徵1、以數據為依據,對問題點這判斷更明確、更科學化。2、很容易把握全體的品質狀況。3、能把握何種類的不良最多。4、能把握除去那些不良,就能減少全體不良的百分之幾,是進行重點管理,重點改善很好的利器。(三)、柏拉圖的作法1、決定主題,收集數據。2、依原因或現象整理數據,計算出各項目之累計次數。3、─按大小順序排列,並計算其累積缺點數其他項置於最后。4、計算累積百分5、─繪出橫軸及縱軸各項於橫軸所佔之寬度相同─縱軸之長度、單位名稱、最高點、刻度線6、─繪直方柱寬度相同,不留間隙。7、繪出累積缺點數曲線。8、─圖形之右界加上縱軸,並標出累積百分比刻度0~100%。9、記入重要事項。(四)、注意事項1、由大到小排列,其他項列在最后一項。2、柱寬限制且等寬。3、其他項不可高於第三項。4、累積百分比折線。(五)、柏拉圖的用途1、一目了然具說服力。2、了解各項在全體中所佔的比率。─找出70~80%的2、3項問題點,決定改善目標─調查不良或缺點的原因─報告或記錄用─改善效果的確認二、特性要因圖(一)、何謂特性要因圖特性要因圖是藉著多人共同討論,以找出事物之因(要因)果(特性)關係的一種技巧,又稱為魚骨圖。(二)、特性要因圖的作法1、畫出品質特性(畫主骨)累積百分比=累積缺點數總缺點數100%2、畫大要因(大骨)3、畫中、小要因(中、小骨)4、繪製完成時,記入必要的事項5、確認重要原因(三)、特性要因圖應用範圍1、改善解析用2、製程管制3、制定操作標準用4、實施品質教育用(四)、特性要因圖的特點1、增進知識的方法2、討論問題的捷徑3、技術水準的表現三、查檢表(一)、何謂查檢表將不良個數、缺點數等計數資料,作成為容易觀察的分類項目的圖或表。(二)、查檢表的分類1、記錄用查檢表2、檢查用查檢表三(三)、查檢表的作法及應注意事項1、注意事項:(1)作適合目的需要的檢核表(把握現狀、解析要因、管理、檢查)(2)檢討檢核項目(3)選擇簡單檢核方法(4)想辦法使資料自然呈現(5)有效利用得到的資訊2、作法:(1)確立搜集數據資料的目的、項目(不良狀態?何方法?多久?)(2)決定記錄的形式(3)記入記號並予以整理(4)填記必要事項四、直方圖(一)、何謂直方圖就其分析資料所成的次數分配表在平面坐標上第一象限,沿橫軸以各資料組,組界為分界,組距為底邊,以各組次數為高度,在每一組距上畫上一矩形,如此所繪成的圖形稱之。(二)、直方圖的功用1、圖比表及數據容易判斷2、數據,群體的分配形狀與範圍一目了然3、顯示製程能力(三)、製作直方圖的步驟1、收集數據2、找出數據中之最大值(L),最小值(S),找出全距(R)R=L-S3、確定組數(M)同M≒√求出組距(h)4、決定組界5、求出各組之中值6、檢核歸類7、計算次數8、繪製直方圖組數與樣本之關系樣本數組數50以下5~750~1006~10100~2507~12250以上10~20(四)、直方圖的型態nRM組距(h)==L-SM1、雙峰型2、削壁型3、缺齒型4、常態型5、離島直方圖6、偏態型五、散佈圖(一)、何謂散佈圖利用成對的二種數據,在方格紙上以點來表示二者之間相關情形。(二)、作法1、收集成對的數據,事理於數據表上2、分別找出兩種數據之最大值及最小值3、選擇適當之方格紙繪製圖形,同時決定縱軸與橫軸之刻度,使與測定值之數據相配合。4、依照數據順序,將其用點記入圖中。5、全部測定值之數據均點入圖中,則繪製工作即算完成。6、記入必要事項:標題、測定日期、作圖日期、作圖者、數據數目及其他內容說明事項。六、層別法(一)、何謂層別法將原料、機器或操作人員操作方法等分別收集數據,以找出其間的差異而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