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备课人李兴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2、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生字,借助词语理解字义。3、读背春联,积累名句。4、恰当地搭配词语。5、把对春天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并写下来。6、展示自己与春天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成果。7、了解一些城市或地区的市花和区花。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想象发现事物的相似之处,通过练说感知比喻句。2、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3、通过读、背积累语言。4、借助“宽带网”扩大知识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练,有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2、在读、背、收集中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教学重点1、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学习比喻句。2、学习生字,读背名言,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以“春天里的发现”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写下自己的发现。教学准备组织学生春游,布置学生上网了解各地的市花和区花。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我的发现】: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第二课时一、【日积月累】:读读背背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二、我会说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3、练练。害羞的()()的眼睛()的笋芽儿()的嗓音()的世界嫩绿的()第三课时【口语交际】交际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过程: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第四课时展示台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宽带网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