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版)22扁鹊见蔡桓公VIP免费

(教师版)22扁鹊见蔡桓公_第1页
1/2
(教师版)22扁鹊见蔡桓公_第2页
2/2
1年月日第周星期班级:姓名:22.扁鹊见蔡桓公第一课时1.解释加点的词。(10分)(1)扁鹊见蔡桓公(拜见)(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3)不治将恐深(将要)(4)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喜欢)(5)立有间(一会儿)(6)汤熨之所及也(通“烫”,用热水焐)(7)火齐之所及也(通“剂”)(8)不治将益深(更加)(9)臣是以无请也(问)(10)使人索扁鹊(寻找)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A)(C)(4分)A.(1)居十日/(2)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B.(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2)走马观花C.(1)桓侯故使人问之/(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1)桓侯遂死/(2)曰“可矣。”遂逐齐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文: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生病的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译文:病到了骨髓,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管辖的地方,我也没有任何办法了。第二课时(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0分)1.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10分)(1)表现桓侯固执,自信的一句话是:“寡人无疾。”(2)从侧面写出桓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句子是:“扁鹊见桓侯而还走。”(3)桓侯对扁鹊的忠告所作的评价是:“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4)写出桓侯傲慢自恃、讳疾忌医神态的两个词语是:“不应”“不悦”。(5)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而“还走”的原因是:“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2.对扁鹊逃往秦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B)(3分)A.扁鹊虽然医术很高明,但为人胆小怕事。B.扁鹊确定蔡桓公得了不治之症,已经无法医治了。C.扁鹊看清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一气之下,一走了之。D.扁鹊考虑到蔡桓公病情严重,怕治不好影响自己的名声。3.《扁鹊见蔡桓公》一文阐明了什么道理?(4分)答:说明病必须及早治疗,不要讳疾忌医,以致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对待错误、缺点要防微杜渐。否则会产生无可挽回的后果。4.由本文总结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3分)答:讳疾忌医。(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①。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②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2[注]①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②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5.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①武王示之病给......看②君与知之者谋之干涸③则君一举而亡国矣了④除之未必已也停止,引申为治好6.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划横线句子。(3分)译文:君王同聪明的人商量,却又同不聪明的人一道来破坏,干扰治疗。7.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怎样的启发?(4分)答:这则寓言是说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与精通业务的人去商量、研究。如果被似是而非的错误意见所动摇,就会误事。我们要与知之者谋之,不要与不知者败之。附: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给扁鹊看,扁鹊请求去除这个病,可是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聪明的人商量,却又同不聪明的人一道来破坏,干扰治疗,使(我)凭这件事,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版)22扁鹊见蔡桓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