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时效性单位: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昌东镇阳门小学姓名:涂艳联系电话:13979172978邮编:330072邮箱:706506330@qq.com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时效性【内容提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力;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使语文课灵动起来,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语文,这的确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关键词】语文课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教学惠及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即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质量,课堂四十分钟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谈一谈有关于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点体会。一、教师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支玉恒说,用语文的手段去解决语文的问题,就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去完成字词句篇的学习,并在这种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案例讲《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一段,在学生充分的读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说火车是怎样上山的。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人字形线路图,先让学生上讲台拿上教鞭指着图说,学生们完成得并不困难,用了不少“这里”“那里”“这个”“那个”的代词。因为能指图,所以表达得还算清楚。然后,老师又要求在座位上说。这次不能指图了,那些代词就指代不清了。老师让学生想办法,有的学生给图上的各个点起了名字,或用了代号。这样一下子就说清了:一列火车由甲火车头拉,乙火车头推,从A站出发,沿着人字形线路的“一捺”开往B站。到B站后火车停下,再开时,由乙火车头拉,甲火车头推,沿着人字形线路的“一撇”开往C站。由于人字形线路减缓了坡度,火车就上山了。这样,依靠“说”(语言的运用),就把问题完全解决了;由读到思,由思到说,完全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看一遍动画就问学生看明白了没有,学生说懂了,于是这一段课文就讲完了。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要成为源泉,必不可缺的需要研读教材,研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能力。(一)、品读课文,悟思妙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如果老师能够把书读好,就是不写教案也很好了。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选入课本的课文可谓语言文字的精品,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有其妙处。“文须字字作,亦须字字读”。读生字,读词语,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语文教师要学会咬文嚼字。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每一段,甚至是标点符号,都要细读。不懂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查词典、查资料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反复琢磨。案例《金色的鱼钩》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这两句话虽然紧紧相接,但两句间的内容却有相当大的跳跃—由“出去了”到“第二天”老班长彻夜未眠!不是吗?我们从后面的描述中可以找到依据:“弄点吃的不容易……等了半夜……不见鱼上钩……为了弄鱼饵……翻了多少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