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务报告分析概述第一节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一、财务报告分析的历史二、财务报告分析的定义三、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四、财务报告分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财务报告分析的评价标准一、财务报告分析评价标准概述二、经验标准三、历史标准四、行业标准五、预算(计划)标准第三节财务报告分析的评价方法一、财务报告分析评价方法概述二、比较分析法三、比率分析法四、因素分析法第一节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一、财务报告分析的历史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的发展过程要点2、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构成二、财务报告分析的定义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概念要点2、财务报告分析的特征要点3、完整财务报告分析的依据三、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目标概述要点2、投资者的分析目标要点3、债权人的分析目标要点3、经营者的分析目标要点4、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目标四、财务报告分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要点2、财务报告分析与会计的关系要点3、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一、财务报告分析的历史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的发展过程【产生时间、地点】P3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美国的银行家所倡导。1900年美国人托马斯•乌杜洛提出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概念。【财务报告主体概念】P36是指与企业存在一定的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为特定目的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进行分析的单位或个人。【财务报告分析的发展阶段】从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目的及内容的角度来看,财务报告分析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为贷款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阶段——为投资人服务的收益分析阶段——为经营者服务的管理分析阶段【信用分析概念】P3就是分析借款企业能否按期清偿通过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所取得的贷款。【收益分析概念】P4就是分析被投资企业的报酬情况及其风险情况。收益分析产生发展背景P4资本市场形成发展,企业筹资范围扩大,社会公众进入资本市场,要求获得比贷款银行更广泛的信息,投资者重视企业的风险、企业的报酬,关心企业的收益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等,因此促使财务报告分析由信用分析过渡到收益分析。收益分析的意义P4由信用分析过渡到收益分析是企业由被动接受银行分析过渡到主动进行自我分析,从而使得财务报告分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管理分析概念】管理分析概念P4:就是使用公开报表数据和内部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管理行为和报表数据的关系,通过改善管理来改善未来的财务报表。管理分析发展背景P4:随着公司组织的发展,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财务报告分析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管理分析产生。管理分析的作用P4:评价企业、寻找改善企业评价的线索要点2、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构成【财务报告分析体系】P4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构成完整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即财务报告分析按分析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外部分析概念】P4外部分析是指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公开的会计资料,对企业偿债能力、收益能力等进行的分析。【内部分析概念】P4是指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公开的会计资料以及内部的数据,为找出管理行为和报表数据关系,达到通过改善管理来改善企业未来财务报表目的所进行的分析。即内部分析是由企业内部有关经营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财务报告分析。二、财务报告分析的定义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概念就是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其绩效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要点2、财务报告分析的特征P5第一,财务报告分析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第二,财务报告分析是一个判断过程;第三,财务报告分析以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为重要手段。要点3、完整的财务报告分析依据虽然财务会计报告是分析的主要依据,但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因此,完整的财务报告分析依据应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如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报表附注等)和非财务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