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7年:历程、动因与构建要素一、国内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全景回顾以探索“教师如何教”为主要视角的时期(1983-1997)以探索“学生如何学”为主要视角的时期(1998-2006)以探索“实施如何精”为主要视角的时期(2007-当前)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动力因素(一)基本动因总体作用:1.加速推进课程改革,促进质量整体提升2.促进理论成功运用,促进教学艺术创新3.提供实用教学程序,促进课堂生动高效4.凝聚升华集体智慧,生成学校教学特色具体功能:1.描述组建功能-有效经验,提炼加工,结构稳定2.咨询阐释功能-精练浓缩,阐释简明,入脑导行3.示范引导功能-基本套路,人人可行,变式可生4.诊断预测功能-方法明确,问题易清,便于调控5.系统改进功能-整体动态,优化转换,不断调整典型案例:(带来变化,生成特色)(二)直接动因1.困境突破2.主动发展3.观察感悟4.专家指导5.借鉴转化6.校本教研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关键要素《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一)基本内容的继承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稳定性要素(模式高效)1.学生学习主动化2.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3.促进教学过程的动态化4.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化5.关注学情反馈的及时化6.把握知识点拨的关键化7.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8.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9.把握教学策略的综合化10.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二)具体环节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要素(模式特色)1.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起始阶段)2.课上预习与课下预习3.出示目标与自定目标4.预习本节与预习下节5.教材体系与知识体系6.自设作业与不留作业8.重结构与并重课型方法9.模式构建与手段更新10.教师课上的讲与不讲(三)配套措施的完整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持性要素(推进保障)案例:河南西峡的“七大捆绑策略”志同道合——把事业的发展与“铁哥们”的情感捆绑在一起把握实情——把教育决策与精准把握现实捆绑在一起学彼思己——把自身的发展与别人的经验捆绑在一起“一花独放”——小、初、高的教学风格捆绑在一起提升底线——把教研工作与一线教学关键捆绑在一起要管先做——把指导管理与教学业务深层捆绑在一起目标一致——把行政工作与业务工作重点捆绑在一起(四)教师运用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要素(教学艺术)1.灵活的理解模式模式是灵活的框架(模式不是三角型的,是四边型的)模式并不是对所有教学内容、所有教学对象甚至每一节课的“规定动作”。模式不能模式化。模式需要“变式”。模式主张有更多的“自选动作”。2.灵活的运行机制3.灵活的教学技艺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以前上课是教师揪着学生的头发“硬拔”,现在是给了学生一把“梯子”以前上课是对老师“嗓子”要求高,现在是对“脑袋”要求高了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宁可成绩先下来点,也要让兴趣高上去)课堂教学应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引导小组间竞争的方法科学评价的方式……(五)认识升华的科学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先进性要素(固化精华)1.教育模式的定义与分析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1)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上的教学结构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向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要素的组合方式。(2)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教学模式有制约作用教学模式是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模式的性质、功能、特点和范围。(3)教学模式接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并具有教学经验的基础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