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原则(一)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本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按照“岗位明确,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要求,分析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和行业的用工需求,确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制度,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岗位需要,提高生产性实训比例;按学分制管理规定,实现“一生双证”制,使毕业学生取得双证书。通过综合、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训练,帮助学习者掌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技能,积累岗位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二)专业人才培养原则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数量、质量和结构的要求。为了适应机械行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行业对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依据以下原则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本专业以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机械设备维修领域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前提,以生源分析和办学条件分析为基点,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检验标准,按照“适应与超前”相结合的原则,培养机械行业及各企业有需要的、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的、技能型应用性专业人才。2.以全面职业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大行业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力度,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或面向工作过程能力为支撑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成为生产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现代人”和“职业人”。3.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开放性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应广泛紧跟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工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步,学生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在课程中还应融入如何去学习专业知识、寻找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与方法等方法训练的内容,在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与创新意识,培养现代技能工人所必须具有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以一体化教学为主,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二、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一)培养目标学习年限:三年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及同等以上学历者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机械制造企业,培养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机械设备故障检查、拆卸、加工、搬迁、安装、调试、保养等维护工作,具有良好质量、安全意识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二)职业范围:职业岗位主要业务工作能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故障进行静态和动态检查,按照图样和工艺要求,能对零部件进行维修过程中机械设备维修人员机修钳工的拆卸、加工、装配。对设备进行搬迁、安装、调试、润滑、保养和维护、中修(项修)、大修及设备精化(三)毕业生标准:1.课程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生产顶岗实习。2.取证要求学生在取得技师学院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应取得:机修钳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三、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分析1.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序号1234典型工作任务零件的钳加工工作过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