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和平县阳明镇第一小学黄秋娟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由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课文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教学理念这篇课文我主要采取教学方法有:1.用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读中生情;2.创设情景,情景交融,图文结合,声情并茂;3.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4.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放手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真情。难点: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师摘要讲述,入情入景,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语言的魅力,听完后问:你体会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学生自由回答)2.师:是的,这是一位很苦的母亲!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史铁生笔下的《秋天的怀念》,一起去体会这位最苦的母亲吧!板书课题,齐读。二、走进“我”的内心世界1.出示课件,自由读文,回答问题。2.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怎么样的?(相机板书“我”)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暴怒无常?指名回答。4.出示课件,读出“暴怒无常”的感觉。三、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读中感悟,读中熏陶)1.面对“我”的暴怒,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并相机板书“母亲”)2.指名回答,并指导朗读。3.出示课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4.学生找到哪就学到哪,鼓励学生说感动的理由。5.引出三个带“悄悄地”的句子,男女生对比读,并体会句子的内涵: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么样的母亲?学生自由发表看法。6.指名配乐并深情地朗读7.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板书“关心”)四、情感升华,感悟人生1.“我”和妹妹懂得了什么?学生回答,出示最后一句话。2.请把最后一句送回母亲未说完的话里,再读,再和刚才同学们补充的对比对比。3.重点理解“好好活儿”:“我”和妹妹究竟还懂得该怎么活才是好好儿活?4.出示课件,再次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5.同桌交流对不同颜色的花的理解。6.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我从白色的花高洁中知道,人可以活得___________。”并指导读最后一句话。7.老师小结同学们所谈到的人生,并尊重学生的理解。8.介绍作者在母亲走了之后状况和后来所获得的成就。9.体会“我”此刻的情感。(板书“怀念”)五、品味花语,解密主题1.小组讨论: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用“秋天的怀念”而不是“怀念母亲”?2.学生汇报,出示课件。3.再次深情地朗读课题。六、回归生活,寄语未来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2.老师寄语。六、作业超市,自由选择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3.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