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二中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备课人孙建礼签字授课人班级学生姓名组号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备注备注一、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的观点及论证思路,树立创新意识。.2.认识文中的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及正反论证。3.分析设问句在文中的作用。二、学习流程(一)温故知新1.生词检测2.本文论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证?划分文章论证结构。(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章如何阐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2)创造性思维的必备要素有哪些?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条件是什么?4)文章以怎样的方式引出议论的话题?这样引论有何作用?5)文章的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三)巩固提升1.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论证过程。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分析其作用?3.完成课后练习三,总结设问句的作用。(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另外举例证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六)总结反思(七)作业:阅读《辩证看压力》,回答问题。邵景均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④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⑤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1、.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2、细读第④段,请找出本段的分论点。(2分)3、文章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起什么作用?(2分)4、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3分)5、谈谈你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