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花?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多年生水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曾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作为猪饲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普遍推广。后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但是它却是绿色的魔鬼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滇池,在引入水葫芦治污之后,本地的水生高等植物仅余3种,68种鱼类仅剩38种。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滇池的水葫芦学习目标1.略读课文,学会筛选信息,明确有关生物入侵的知识。2.研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增强环保、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速读课文,圈、点、勾、画,从课文中找出能回答下列问题的答案.(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初读感知问题导学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有哪些?3、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及途径是什么?4、生物学及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分别是什么?5、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怎样的相应措施?合作探究本文作者按怎样的思路介绍以上知识的?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说说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什么叫“生物入侵者”(概念)介绍“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生物入侵者”入侵的途径和增多的原因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两种不同态度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逻辑顺序.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细读课文,找方法,品语言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各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分析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也能引发读者的想像。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也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小结•本文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具有科学性,但也不失生动性。同时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物入侵者的巨大危害。辨别:下列生物属于“生物入侵者”吗?为什么?•1、一颗蒲公英种子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落地,并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2、山间溪水中的鱼虾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安家落户。•3、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随一艘货船“偷渡”到北美大陆后急剧繁衍。4、近年来,原产南美的美丽却凶猛的食人鲳以观赏鱼的身份被引进到某些地区并因此带来霍乱病源。不是是是不是拓展延伸•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你知道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原产于北美洲,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我国内陆。成蛙会捕食其他蛙类,蝌蚪也会捕食其他原生蛙类的蝌蚪。牛蛙,食人鲳在中国2002年左右,食人鲳被带到了中国,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观赏鱼类。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以凶猛闻名,不能与其他鱼共养。在亚马孙河流域,人们过河时,常常要先向河里投掷牛肉等把食人鲳诱开。在巴西的一个州里,每年约有1200头牛被它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这则消息告诉了我们什么?•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已有50余种。我国因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每年达到1198.76亿元,•据最新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存环境的丧失。新华社发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防范?(课文结尾写美国采取相应措施,假如你是中国的生态学家,你采取什么措施?)口头训练第一要谨慎引种,引种是柄双刃剑,必须加强对引进物种的管理,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第四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五要提高公众的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第六要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