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XX市“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考察报告围绕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问题,xx市从20**年开始,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基础上,探索实践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开创了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20**年4月23日人民日报以“明天他们经营农业”为题,对xx市农业经理人培养进行了专题报道。为了学习成都先进经验,市农业局组织xx区、xx区、xx市、xx县、xx县农业局长、农经站长、市农业局办公室、合经科、市农经站、市农业科教中心负责人,于3月27日到成都xx市、xx区考察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xx市的主要经验(一)构建“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xx市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开展农业合作化经营。以农民自愿为前提,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政府搭建平台,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资、折股入社,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2010年5月,xx市在隆兴镇黎坝村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的成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如雨后春笋,目前,xx市全市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10个。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经营。个人自愿申请、理事会推荐、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表决,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决定“种什么”、“谁来种”,理事会代表合作社同农业职业经理人签订产量指标、生产费用、奖赔合同,实行超奖减赔。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如何种”,提出具体生产实施意见、生产成本预算、产量指标等,交由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收支和分配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的监督。土地股份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方式灵活多样,由农业职业经理人与入社社员共同协商决定,通常采取除去生产成本经营纯收入1:2:7比例分配(纯收入的10%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纯收入的20%用于职业第1页共6页经理人的佣金,纯收入的70%用于社员土地入股分红);再辅以超产分成以及租金保底二次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2.健全四大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一是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xx市依托“一校两院”(川农大、省农科院、市农林科学院),组建了农业专家大院,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和中试转化。建立农业专家团队、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民上下互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载体,搭建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平台。二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公益性和社会化服务资源,依托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联合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以片区建立“农业服务超市”,搭建了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劳务、全程农业机械化、农资配送、专业育秧(苗)、病虫统治、田间运输、粮食代烘代贮、粮食银行等“一站式”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制定农技服务计划,对农业服务超市提供的服务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质量监督;“农业服务超市”制订经营性服务“菜单”,明码标价,“点菜”服务。三是新型农业品牌服务体系。政府成立农业品牌管理委员会,从事农业品牌打造规划策划、包装推介、政策扶持、指导监管。品牌企业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建立“品牌企业+农业基地”的连接机制,目前已培育“仟佰上善”、“文井源”等特色鲜明、信誉良好的农业品牌。农业品牌的引领带动“三品一标”认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四是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府与成都农商银行、村镇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员资金互助,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合作社发展,政府给予社员互助资金贴息扶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保率达100%,有效化解自然灾害等风险。(二)创新培育机制,建设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xx市政府搭建了四个平台,推进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是搭建培养平台。创新建立了职业农民“双培训”机制,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自愿报名、推荐、选拔、遴选,组建市级培训教师团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