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摇篮曲》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难点:1、装饰音的唱法;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教学方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教材分析:《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这首《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教师的家庭。他八岁就开始随父亲,兄长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在他一生中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1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设计意图: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摇篮曲》歌曲,学生在温馨柔美的音乐中进入教室。【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1=C2/41234│5─│5432│1─‖(师)同学们好!(生)老师你好!【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二、发声练习1=C2/41353│1353┃1—‖mimaa三、学习新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些儿时的欢乐!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由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曲调平静、徐缓优美,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古今中外,摇篮曲有很多种,如: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莫扎特摇篮曲、勃拉姆斯摇篮曲、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舒伯特《摇篮曲》。1、欣赏歌曲《摇篮曲》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教师的家庭。他八岁就开始随父亲,兄长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在他一生中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2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