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和改革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最为常见的现象。当社会各种矛盾处于白热化之际。很可能导致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但是,更多时候,当权者会通过相对温和的改革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改革的目的是在现存制度框架之内,对那些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那部分进行调整。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活动形形色色,有成功也有失败,它与社会革命一道,推动着社会历史的演变,展现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请阅读下列两幅图片:请回答:左边的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一历史现象有何影响?(1)反映了鲜卑族服饰、生活方式逐渐汉化.(2)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复习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2.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起义不断发生.④巩固北魏政权。①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②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③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一)经济:实行均田制、租调制(前提、内容、意义)1.废除宗主都护制,改行三长制。(原因、内容、意义)2.整顿吏治。(原因、措施、意义)3.迁都洛阳。(原因、措施、意义)4.废除鲜卑旧制,改行汉制。1.改穿汉服;改说汉语.3.提倡与汉族通婚;改籍贯.2.改用汉姓,定门第等级;四.特点1.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中后期——特点:实行汉制、移风易俗。1.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2.加速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六、成功的原因:七、认识: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必要性4.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改革的可能性北魏孝文帝改革者必修2: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土地所有制类别特点备注所有权属于国家;北魏隋唐均田制不是主要类型,但一直存在;土地私有制主要供君主私人开支土地兼并成为扩大地产的主途径从东汉起出现田庄;兼并引起动荡拥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官田)(一)经济:实行均田制。(前提、内容、意义)1.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2.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3.影响:(1)有利于抑制兼并,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促进了北方内迁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融合.均田制得以推行的原因?1.废除宗主都护制,改行三长制。(原因、内容、意义)2.整顿吏治。(原因、措施、意义)3.迁都洛阳。(原因、措施、意义)4.废除鲜卑旧制,改行汉制。(1)原因(2)措施:(3)影响:(1)原因:①宗的推行造成地方割据势力;②隐冒户籍,逃避赋役,影响国家税收.(2)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3)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加深矛盾。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得到改善.(1)原因:北魏都城平城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措施:A、以南伐为名,巧迁都城;B、秉公执法,打击保守势力.洛阳再次成为……;保证了……,促进了…,使中华文明等到进一步发展。(3)意义: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六、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2、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七、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是怎样进行风俗习惯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种变革?(2)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1)措施: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改用汉姓,定门第等级;提倡与汉族通婚;改籍贯。评价:这些改革措施,革除了鲜卑族陋习,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2)彼得一世改革,加强推广西欧风俗...